“没想到不用打官司就解决了争议,还拿到永久授权,‘只进一扇门’太省心!”近日,郫都区某餐饮店负责人在区科幻和知识产权中心(下称:中心),向中心党员服务团感慨。这场因字体引发的著作权纠纷,历经证据波折与金额博弈,终在多元调解下了结。
此前,浙江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向中心投诉,称该餐饮店名称字体与其享有著作权的美术作品《某行书(繁)》相似,且应用于招牌、装潢及店内用品,涉嫌侵权,要求停止使用并赔偿。
接诉后,中心迅速行动,立即派出党员服务团展开调解。初步比对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明显差别”。服务团随即向餐饮店负责人送达证据材料,并现场普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条款进行针对性解释说明。
起初,餐饮店愿配合调解,但认为双方字体有别,仅同意赔偿1000元。不料投诉方提出证据有误,重新提交材料称字体完全一致,将赔偿要求提至6万元,双方陷入僵局。服务团综合研判后,跳出“讨价还价”思维,创新提出“赔偿+授权”方案。最终餐饮店得以继续经营,文化创意公司的知识产权也获得尊重与合理回报。
此次纠纷化解,是郫都区推进多元解纷的缩影。近年来,郫都区打造“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模式,让当事人“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受理知识产权纠纷870件、办结816件;其中,2025年受理499件、办结445件,多元调解成效显著。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相关要求,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继续发挥党员专家优势,完善多元化解体系,为区域创新筑牢知识产权屏障。”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邓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