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小莉 文/图
“郫都必须有自己的豆瓣酱咖啡!”今年9月,央视《山水间的家》录制现场,撒贝宁这句即兴“点单”,让“豆瓣+咖啡”的跨界组合瞬间引爆全网热议。网友们纷纷好奇:当川菜之魂——郫县豆瓣遇上西式咖啡,会是黑暗料理还是风味奇谈?
如今,这份充满悬念的“味觉盲盒”正式揭开面纱。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郫县豆瓣咖啡,已于10月中旬在郫都区唐昌镇翰林茶咖首发,以“豆瓣酱香+咖啡醇香”的奇特组合,吸引着消费者前来尝鲜。
从“脑洞”到舌尖
科学配比让风味“不黑暗”
在唐昌镇翰林书院内,木门、青石板与古风“翰林茶咖”题字的场景里,一杯杯印有“郫县豆瓣”的黑色咖啡杯格外醒目,不少游客手持咖啡打卡,感受翰林书院的书香墨韵。
“一开始听到‘豆瓣咖啡’,我第一反应是‘这能喝’?结果尝完发现完全颠覆想象!”在翰林茶咖的尝鲜现场,游客李女士笑着说,“第一口先是咖啡的香,咽下去之后,嘴里慢慢冒出豆瓣的咸鲜。一点都不怪,反而越喝越有味道。”
这样的惊喜体验,背后藏着研发团队的巧思。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冉易揭开了产品研发的核心密码:团队采用“喷雾瞬时干燥+超微粉碎”技术,将半固态郫县豆瓣制成粉末,在保留其酱香、咸鲜、微辣风味的同时,最大化锁住营养物质,再与咖啡进行数次配比试验,最终实现了味觉的“黄金平衡”。
中国川菜产业城Let's Grind咖啡烘焙工厂的负责人干施林,也专门来尝了鲜。作为天天和咖啡打交道的人,他品尝后评价:“和平时喝的咖啡口感不一样!刚入口是咖啡的香,慢慢就能尝到豆瓣的酱香味,不是那种冲鼻的辣,是很柔和的咸鲜,顶上撒的蚕豆酥脆,一口下去能尝到好几种味道,挺有意思的。”

让豆瓣“喝”出文化感
传统地标产品的年轻化破圈
“郫县豆瓣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但一直以来,它都只在厨房里。为此,公司也开发了很多即食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冉易说,如今研发了豆瓣咖啡,就是想换个方式,让大家不用炒菜,也能直观尝到豆瓣的酱香。“咖啡是很多人都喜欢喝的东西,用它当载体,能让郫县豆瓣从‘厨房调料’变成‘日常能喝到的特色’。”
这份跳出传统的创新尝试,本质是传统非遗品牌向年轻消费市场的主动靠近。据介绍,团队不仅在口味上创新,更在产品呈现上融入在地文化:咖啡杯身的“郫县豆瓣”红色标识醒目吸睛,黑杯红标间将在地文化与咖啡载体巧妙融合,每一杯都是传统非遗年轻化表达的生动注脚。
“撒贝宁老师的‘点单’给了我们很大动力,研发周期直接压缩成不到1个月。”冉易透露,团队已敲定5种成熟配方,目前主推豆瓣拿铁,接下来,还会优化配方,针对不同人群的口味偏好做细分,让每款产品都有清晰的味觉记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