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何曼青 文/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今年以来,区综合执法局聚焦群众关切的扬尘污染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将扬尘治理作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通过“严控排放、严查勤洗、严督问责”三维发力,构建起源头管控、常态治理、长效监督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推动扬尘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从“阶段性整治”向“常态化长效化”提升,全力营造更加清新、整洁、宜居的城市家园。
严控排放
筑牢源头防控第一道防线
扬尘治理,贵在源头,重在预防。
为摸清辖区扬尘污染情况,区综合执法局牵头对全区施工工地、破损道路等各类扬尘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建立《扬尘污染源头管控清单》,详细记录污染源位置、类型、责任主体、防治措施等信息,实行“一源一策”精准管控。
“我们每天都会对辖区内的施工工地进行巡查,一旦发现裸土未覆盖、洒水不及时、车辆冲洗不到位等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区综合执法大队一中队队长杨洋介绍道,截至目前,累计巡查各类工地2500余次,现场督促整改各类问题280余处次,整改完成率达100%,确保扬尘防治措施从“纸上”落到“地上”。
除施工工地外,破损道路也是扬尘污染的重要诱因。区综合执法局建立破损道路定期排查机制,每月对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路面坑洼、裂缝等问题,建立台账、限期修复。同时,针对部分临时施工路段,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铺设钢板、洒水降尘等临时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期间的扬尘污染。
源头管控清单化、治理措施精准化、督查巡查常态化,区综合执法局将防控关口前移,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源头管控的转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严查勤洗
道路保洁与执法监管协同发力
“师傅,您的渣土车车身有泥土,不符合运输要求,请立即到指定地点冲洗干净再上路。”在某渣土运输必经路段,区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正在对过往渣土车进行检查。这是该局开展“严查勤洗”常态除尘工作的一个缩影。
渣土运输车辆带泥上路、泄漏遗撒是造成道路扬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破解这一难题,区综合执法局采取“执法监管+深度保洁”协同治理模式,一方面强化对渣土运输车辆的执法监管,另一方面提升道路保洁水平,双管齐下实现常态除尘。
此外,区综合执法局联合交警、交通、住建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在渣土运输主要路线、施工工地出入口等重点区域设置检查点,严查渣土运输车辆无证运输、超限超载、带泥上路、泄漏遗撒等违法行为。同时,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渣土运输车辆实行“全程跟踪”,通过安装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车辆行驶路线、装卸地点等信息,确保运输全过程可控。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联合执法15次,查处渣土运输车辆车身不洁等违法行为8起。
执法遏制了“增量”污染,精细保洁则负责清除“存量”扬尘。区综合执法局根据辖区道路扬尘情况,科学调整保洁作业模式,加大对建渣运输沿线、施工工地周边等重点区域的保洁力度。配备高压洒水车、雾炮机、洗扫车等专业设备,实行“洒水+洗扫+雾炮降尘”三位一体作业模式,确保道路路面“路见本色、无积尘”。
洗净城市“里子”、靓化城市“面子”、刷新城市“颜值”,城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幸福感显著提升。

严督问责
构建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事实上,扬尘治理如同一场“团体赛”,多部门协同发力才能见实效。
在郫都,一张紧密的防治网络早已铺开——区综合执法局建立扬尘治理问责机制,针对管控、整改不力的建设及施工单位,联合住建、交警等部门齐抓共管、督查定责,确保施工单位切实履行扬尘防治主体责任,实现扬尘全链条治理。
“扬尘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压实各方责任,才能实现持续改善。”杨洋强调。为此,该局将“严督问责”作为扬尘治理长效化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问责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压实主体责任,构建起全链条、全方位的长效治理体系。
扬尘治理不仅关乎空气质量,更关乎城区的面貌和发展底色。接下来,区综合执法局将持续加大扬尘治理力度,以更实举措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以“生态美”赋能“产业兴”,助推郫都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