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雷茜 文/图城市交通的改善,不一定要靠大拆大建。有时,一段隔离栏、一处待行区、一盏红绿灯,就能让一条路“活”起来。作为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10/23/001474.html

等待处理…

太清路“微治理”精准破堵 隐患路段蜕变为“安全舒心道”

记者 雷茜 文/图

城市交通的改善,不一定要靠大拆大建。有时,一段隔离栏、一处待行区、一盏红绿灯,就能让一条路“活”起来。作为郫都区知名的“美食一条街”和城市主干道,太清路G213至郫花路段的交通状况长期以来备受市民关注。近年来,随着车流增大,该路段负荷加重,一系列安全隐患与通行效率问题日益凸显。

近期,随着郫都区交通“微治理”工作的精准落地,这条承载着市民“舌尖记忆”与通勤需求的道路迎来了全方位的升级,通行体验与安全系数显著提升。这场成功的“小手术”是如何完成的?它又为市民带来了哪些切实的改变?

隐患凸显

美食街的“成长烦恼”

印象泰和园、杨鸡肉、铜壶苑……太清路沿线聚集了30余家餐饮名店,是市民与游客寻味郫都的重要目的地。然而,旺盛的人气与车流在带来烟火气的同时,也为这条道路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以前每到饭点来这边吃饭,停车难、行车乱是最深的印象。”家住郫筒街道的市民王骏回忆道,“尤其是几家大餐馆门口,车辆随意掉头、行人穿梭,加上路面有些坑洼,开车得特别小心。”

更让人头疼的是,早晚高峰时段,太清路连接的郫花路口、老成灌路路口几乎成了“堵点”。因缺乏导流线及待行区,直行、左转、掉头的车辆挤在一起,原本5分钟的路程,有时要等上20分钟。

这些看似零散的小问题,却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出行体验和安全感受。据区公路养护所副所长王涛介绍,经过前期排查,明确了该路段主要存在三大“病症”。一是“基础病”,部分路面破损、交通标线经年累月后模糊不清,给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二是“秩序病”,缺失中央隔离护栏,导致对向车流干扰严重,加之个别关键路口未设置红绿灯,交通秩序混乱,事故风险高;三是“效率病”,主要路口未施划车辆待行区,在晚高峰等车流密集时段,通行效率大打折扣,拥堵成为常态。

精准施策

“小手术”解决大问题

“微治理”的核心在于“精准”。聚焦摸排出的问题,郫都区启动“微治理”专项行动,针对病灶进行精细化的“手术”,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对于路面的‘基础病’,施工团队采用科学工艺,先切割部分破损区域,强化路基基层处理,确保‘根基’稳固,再进行路面恢复,从根本上保障了修复质量。”王涛详细介绍,在交通设施这块短板上,则进行了大规模“硬件”升级——施划完善交通标识标线2151.39平方米,让行车指引一目了然;安装中央隔离护栏130米,为道路设置了“安全分隔带”;在2处高风险路口增设了红绿灯,强制规范了交通流线。

此次“微治理”的重点落在了太清路与G213线的交汇处。这个关键路口曾是交通堵点和事故易发点。如今,这里已完成了全面的渠化改造。记者在现场看到,四个方向均新增了车辆待行区,信号灯配时也根据实际车流数据同步优化,有效缩短车辆排队等候时间。更贴心的是,东向西方向拆除了原有绿化带,专门开辟出左转及掉头专用车道。这一巧妙改动,实现了不同方向车流的物理分离,精准地疏导了交叉冲突点。

从“隐患路”到“舒心道”

治理成效惠及民生

如今驾车行驶在太清路上,最直接的感受是平稳与有序。以往需要小心避让的坑洼路面已被平整的沥青路面取代;醒目的新标线引导着车流;中央矗立的隔离护栏,有效遏制了随意横穿、违章调头等危险行为。在新增了红绿灯的路口,车辆与行人按照信号指示交替通行,秩序井然。

“变化真的很大!”在太清路经营火锅店已五年的李炳感触颇深,“以前客人最头疼的就是堵车和混乱,现在路口改造后,客人来得更顺畅,我们做生意的心情也舒畅了。”

对于每天通勤经过此处的市民张菲菲而言,安全感是最大的提升:“加了隔离栏和红绿灯后,开车心里踏实多了。特别是晚上,再也不用担心路边突然窜出的行人,通勤时间也节省了将近10分钟。”

从“隐患路段”到“畅通路段”,郫都区太清路的这场“微治理”,以一系列精准、精细的“小切口”,解决了市民出行中的“大问题”。它不仅改善了道路的物理条件,更切实回应了市民对“安全出行、便捷出行”的迫切需求,为提升群众出行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筑牢了交通基础。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郫筒街道东街农贸市场居民主要食品零售价格动态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