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郭芯屹 文/图“以前这面墙灰扑扑的,现在成了会说话的‘信义课堂’!”站在焕然一新的小区大门前,72岁的刘平指着色彩斑斓的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9/15/001353.html

等待处理…

祥和小区:从“民有所呼”到“落地有声” 绘就民生幸福图景

记者 郭芯屹 文/图

“以前这面墙灰扑扑的,现在成了会说话的‘信义课堂’!”站在焕然一新的小区大门前,72岁的刘平指着色彩斑斓的文化墙笑得合不拢嘴。在唐昌镇翰林社区祥和小区,一场由居民提议、居民参与、居民守护的“墙面革命”,不仅让老旧小区披上新装,更让“信义治理”的种子在邻里间生根发芽。这场以信义文化为纽带的自治实践,正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温暖答卷。

“咱小区大门墙皮都掉得差不多了,能不能整点新花样?”在今年7月的居民议事会上,退休教师李蓉的随口一提,竟成了撬动小区变革的“金钥匙”。作为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祥和小区的“面子”问题早已成为居民的心结。

三天后,一场别开生面的“信义点子”征集会在小区凉亭展开。从“要不要做文化墙”到“用什么主题”,从“谁来画”到“钱从哪来”,20多位居民围坐成圈,你一言我一语地碰撞出火花。最终,“信义文化”主题以全票通过,这个承载着中华传统美德的词汇,成了连接千家万户的精神纽带。

院委会发起“共建信义家园”志愿行动,组建了一支由热心居民组成的“信义工坊”。泥瓦匠出身的老刘负责墙面基础处理,他带着几位年轻人清理旧墙、刮腻子、刷底漆;大学生廖西则带领小区几位年轻人共同设计了活泼的卡通形象,让抽象的信义理念变得生动易懂。

如今,每当居民经过大门口,都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看看墙上的内容,有时还会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信义故事。这面墙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邻里交流的新话题。

“这场从居民一句建议开始的信义文化墙建设,不仅让祥和小区的大门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增强了大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翰林社区党委书记祁亚东表示,祥和小区的信义文化墙只是一个开始,社区已经计划在各小区继续开展类似的共建项目,让“信义治理”的理念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让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守护学生美好“食”光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