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何曼青 文/图
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车辆规范停靠;主干道上,车流人流各行其道;配送站点前,外卖骑手整装待发,头盔佩戴整齐……这一幅秩序井然的出行画卷,背后是团结街道深入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与宣教行动所付出的不懈努力,秉持“整治与宣传并重,执法与服务同行”的理念,一场旨在全力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的系统性工程正在这里扎实深入推进。
精准施策
铁腕整治净化交通环境
非法营运三轮车问题,曾是困扰团结街道交通秩序与安全的一大顽疾。面对这一难题,团结街道发起了一场针对非法营运三轮车的专项整治攻坚战。
行动的关键在于精准与高效。团结街道综合执法协调办创新采取“巡逻+执守”动态结合的勤务模式,构建起一张覆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无形监管网。“我们在辖区内的交通枢纽、商圈周边、医院及学校等人流车流密集区域,特别是以往非法营运三轮车容易聚集的路段,将常态化巡查与定点值守有机结合。”团结街道综合执法协调办主任夏建奎介绍道,执法人员不再是简单的“守株待兔”,而是通过高频次的流动巡逻,及时发现并查处违规车辆,同时在关键节点固守岗位,全力为群众出行保驾护航。
查处并非目的,而是手段。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显著净化了道路交通环境,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与支持。一位经常途经整治区域的私家车主表示:“以前路上三轮车随意穿行、抢道很常见,现在秩序好多了,开车心里也踏实了。”
多维宣教
安全理念浸润人心
整治是治标,引导才是治本。团结街道在挥出整治“重拳”的同时,更注重打出宣教“组合拳”,致力于将交通安全意识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位市民心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
宣教活动摒弃了单一枯燥的说教,转向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的传播。在辖区内的学校、医院、社区等关键区域,精心设置了6个宣传点位。这些点位不仅是信息的发布站,更是互动的体验区:醒目的“拒绝驾乘非法营运三轮车”温馨提示海报,时刻提醒着过往行人;图文并茂的事故案例展板,用血的教训直观展示交通违法的严重后果;持续循环播放宣传音频的“大喇叭”,将安全知识传递到街头巷尾;现场工作人员的广播宣讲,则让抽象的规定变得可感可触。
线上,宣教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微信群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优势,积极转发交通安全知识、典型案例和温馨提示,实现了信息在居民指尖的高效流转。线下,温馨提示海报在社区公告栏、楼道口等位置广泛张贴,确保宣传无死角。这种线上线下联动发力的模式,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有效普及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引导群众选择合法、安全的出行方式,共同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出行环境。
精准滴灌
筑牢重点行业防线
在广泛的公众宣教之外,团结街道将目光投向了交通安全风险相对较高的特定群体——外卖骑手。随着新业态经济的蓬勃发展,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直接关系到自身与他人安全,也影响着整体交通秩序。
为此,团结街道启动了“精准滴灌”式宣教,主动深入美团、饿了么等外卖配送站点,组织开展针对外卖骑手的专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活动摒弃“大水漫灌”,力求“入脑入心”。通过设置宣传展架、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执法人员面对面现场讲解等形式,将交通安全知识直接送达骑手身边。
宣教内容极具针对性。结合外卖配送行业中易发的闯红灯、超速、逆向行驶、骑行中使用手机等典型交通违法行为,执法人员选取真实交通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重点讲解了“一盔一带”安全知识,通过演示和讲解,强调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在发生意外时对头部的关键保护作用,引导骑手们摒弃侥幸心理,养成上车必戴头盔的良好习惯。
除了理念灌输,更有实在举措。团结街道为骑手车辆统一张贴了醒目的安全提示贴和反光标识。这一小小的举动,不仅时刻提醒骑手注意安全,更显著提升了他们在夜间及低能见度条件下骑行的安全防护水平,降低了交通事故风险。“这次教育很实在,案例都是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件,以后送餐再急也得遵守交规,戴好头盔,安全回家比什么都重要。”外卖骑手李麟在参与活动后表示。
团结街道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整治与宣教行动,不仅显著改善了辖区道路交通秩序,更营造了关心交通安全、维护交通安全、践行交通安全的浓厚氛围。一条条更加安全、有序、文明的道路,正在成为团结街道高质量发展的“血脉通道”和群众幸福生活的“平安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