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雷茜 文/图
秋意浸润鹃城,重阳暖意渐浓。2025年重阳节前夕,郫都区206户特殊困难老人的家中陆续收到一份特殊礼物——由区民政局联合市慈善总会、区慈善会发起的的“阳光银龄”项目正式启动,为辖区内空巢、独居、低保等困难老人送去量身定制的“安全关爱包”,在传统敬老节日中注入一抹温暖的“安全底色”。
精准聚焦
破解特殊老人安全痛点
“许多老人因身体机能衰退,日常起居、出行面临跌倒、突发意外等风险,而传统养老服务多侧重于生活照料,对安全隐患的预防仍存空白。”据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服务精准聚焦60岁及以上行动不便的空巢、独居、低保等困难老年人群体,通过村(社区)民政工作人员、社工及志愿者组成的服务网络,将关怀送至老人身边。
据悉,此次发放的“安全关爱包”以实用、精准为原则,包含护腰护膝、急救箱、稳固拐杖、手电筒及多功能收音机等物品。每一件物品均经过实地调研与需求评估,覆盖了日常起居、应急救助、精神慰藉等多重需求。
家住郫筒街道的周婆婆与李大爷是失独老人,两人均患慢性病且行动不便。收到社工送来的安全关爱包,两位老人倍感温暖。他们仔细查看每件物品,将护腰护膝收在床头以备不时之需,又把急救箱放在客厅显眼处。周婆婆试着撑起拐杖在屋内走动一圈后,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这下出门心里踏实多了。”对这个缺乏子女照护的家庭而言,这些器具不仅降低了跌倒、突发不适等风险,更填补了亲情照护的缺口。
从“送物资”到“送服务”
多维守护破解养老痛点
“阳光银龄”项目不仅止于物资发放,更构建了一套闭环服务体系。每次入户,社工上门讲解物品使用技巧,并结合案例为老人开展防跌倒、急救知识等培训;志愿者团队同步检查老人家中电线老化、燃气泄漏等风险隐患,小到插座松动、灯泡损坏,大到燃气管道存在严重老化迹象,志愿者们都会详细记录,并及时联系专业人员维修处理,确保老人们居住环境的安全。
在人口深度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的安全保障已成为社会刚需。“阳光银龄”项目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精准回应,它以“预防为先”的理念,将适老化支持转化为可触摸的实物援助,用专业服务筑牢居家养老的安全防线。
从民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到慈善组织的资源支持,再到社工志愿者的上门服务,多方力量的联动构建起立体的养老关爱网络。据悉,郫都区此次“阳光银龄”项目是2025年“敬老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后续服务的推进,这份精准务实的关爱将持续传递,为更多长者的幸福晚年保驾护航,让“老有所养、困有所助”的民生承诺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