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何曼青 文/图
背街小巷,是城市肌体中细密的“毛细血管”,藏着最鲜活的市井烟火,也记录着市民最真实的生活日常。
今年以来,郫都深化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通过“整治顽疾—巩固成果—优化效能”治理闭环,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和风貌特点,精心规划设计“一街(巷)一策”实施方案,让一条条曾经“藏污纳垢”的小巷实现华丽蜕变,不仅刷新了城市“颜值”,更提升了民生“温度”,推动城市品质实现“再进阶”。
聚焦民生痛点
破解街巷“老大难”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郫都的背街小巷整治,从一开始就锚定“民生工程”的定位,直击居民生活中的“痛点”“堵点”。
安德街道天香街,作为连接川菜体验街和安唐路的重要通道,两侧商户、住户密集,人流车流交织,曾是周边居民和商户眼中的“老大难”。“以前路破、灯暗、停车乱,井盖坏了没人修,晚上出门都得小心翼翼。”商户杨军回忆起改造前的场景,满是无奈。以前的天香街,路面破损、标线模糊、路灯失效,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既影响通行安全,也拉低了街区整体环境。
为改善街区环境,区综合执法局结合相关要求,将天香街纳入重点改造清单,从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进升级。“我们先加固人行道基础,重新铺贴地砖,再规划20余个停车位规范停车秩序,更换12盏全新路灯保障夜间出行,还对绿化带提档升级。”项目负责人骆成介绍道。如今的天香街,道路平整开阔,车辆停放有序,绿树掩映间尽显整洁雅致,居民出行舒心,商户经营也更有底气。
同样迎来蜕变的,还有犀浦街道乐园后街。作为典型的背街小巷,随着时间推移,道路路面破损严重,坑洼不平,给行人和车辆通行带来诸多不便。项目负责人李志鹏介绍,项目分两段实施改造,新埋设雨水管道,新建车行道、人行道,同步推进绿化景观提升和交通设施完善。改造后的乐园后街,不仅通行能力大幅提升,更成为一条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的“便民路”。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不仅让街巷“颜值”在线,更勾勒出郫都城市治理的民生底色。
精雕细琢提质
传递城市“民生暖”
背街小巷的改造,不仅是环境的“翻新”,更是生活品质的“跃升”。郫都在治理过程中,既注重“面子”的整洁美观,更兼顾“里子”的实用暖心,用一处处“微更新”,让民生温度在街巷间传递。
“住了三十年,从没见过巷子这么干净整洁!现在路好走了,路灯也亮了,晚上出门散步心里踏实多了。”在安靖街道群兴路,居民王阿姨的感慨道出了许多老住户的心声。改造前的群兴路,道路拥挤杂乱,人行道破损、路灯失效等问题突出。区综合执法局将该路段纳入背街小巷改造重点路段之一,修复路面,改造人行道铺装,施划标线,完成车行道井盖更换加固等工作。曾经的“拥堵巷”变成了“舒心路”,这份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正是郫都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建设的最佳注脚。
团结街道环城东街二段的改造,则更凸显“整体提升”的思路。这条全长约1.36千米的街巷,是周边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通道。改造中,施工团队先对车行道沥青面层进行“洗白”处理后重新铺设沥青,划设全新交通标线,升级沿线绿化带,重建垃圾站,全方位改善街区环境。改造后的环城东街二段,道路通行更顺畅,环境颜值显著提升,既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也为街区增添了生态活力,成为串联起居民日常生活的“幸福通道”。
背街小巷的提质改造,用“微更新”点亮了“大民生”,用“小变化”积累了“大幸福”。未来,郫都将持续深化城市精细化治理,让更多背街小巷焕发新活力,让民生温度持续传递,让这座城市因“小巷之美”更具魅力,因“民心之暖”更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