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郭芯屹 文/图在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郫都区成功入选中宣部公布的全国15个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成为此次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10/23/001470.html

等待处理…

全国试点 四川唯一

郫都以蜀绣为媒构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样本”

记者 郭芯屹 文/图

在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郫都区成功入选中宣部公布的全国15个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成为此次四川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域。此次入选,既是对郫都长期深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工作的肯定,更标志着以蜀绣为核心的郫都民间文艺产业,迎来了从“特色发展”向“标杆引领”的全新契机。

政策领航

织密蜀绣版权“全链条保护网”

作为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的重要实践,国家版权局自2021年起已分五批遴选4个省级、18个市级、27个县级地区开展试点,旨在推动各地盘活民间文艺资源,实现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郫都区的突围入选,关键在于锚定蜀绣这一核心载体,构建起一套从“创作保护”到“创新转化”的全链条体系。

“入选试点,相当于给蜀绣产业装上‘双引擎’——既规范行业秩序,又拓宽增收路径。”安靖街道办事处文化综合服务站站长杨敏直言,这不仅能激发蜀绣企业研发原创图案、装裱工艺的积极性,破解同质化竞争难题;更能增强安靖蜀绣融合创新产业园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集聚发展。

这份“试点资格”的背后,是郫都多年的扎实布局。为护航蜀绣产业,郫都区率先出台《促进蜀绣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更在蜀绣核心产区安靖街道创新设立“民间文艺版权登记服务工作站”“蜀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法官工作站”“知识产权检察服务工作站”,三站联动搭建起覆盖“作品创作—版权登记—法律维权”的一站式保护体系。目前,已有超过千件蜀绣作品完成了版权登记,实现了版权保护从制度规划到实践成果的有效转化。

数字赋能

以版权试点激活蜀绣发展“新引擎”

面对数字化浪潮,郫都区积极推动蜀绣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版权保护与价值挖掘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搭建蜀绣电子数据库,将超千件已完成版权登记的作品及传统纹样进行系统收录,不仅实现了技艺的数字化永久留存,还为版权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数字化管理支撑。特别是今年4月成立的“蜀绣数字版权与创新发展中心”,聚焦已登记版权的蜀绣资源,与高校展开深度合作,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纹样版权进行二次开发,积极探索版权授权、数字文创等多元化价值转化路径,让古老技艺在数字时代“活”起来。

此次入选全国试点,也为郫都规划了更清晰的未来蓝图。“下一步,我们要做深版权保护,做活价值转化。”杨敏介绍,我们将持续完善蜀绣数字版权库,探索AI创作版权管理新模式,推动蜀绣与数字经济、文创产业深度融合。依托成都市民间文艺版权交易平台,郫都正重点培育“蜀绣+文创+旅游”新业态,力争3年内打造多个产值超亿元的蜀绣品牌,让千年蜀绣在版权保护的护航下,真正实现“保护见实效、产业有活力、文化能传承”。

从制度构建到数字赋能,从产业规范到价值升级,郫都区以蜀绣为媒,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创新并重、传承与发展同步”的民间文艺版权发展之路,不仅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郫都样本”,更为主流民间文艺的现代化传承提供了鲜活实践参考。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中国川菜产业城亮相2025深圳食博会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