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邓虹金秋时节,漫步在世界科幻公园,游客们拍照留影的镜头,总不约而同地对准那座如“星云”般流动的建筑——成都科幻馆。这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10/20/001459.html

等待处理…

从“星云”地标到产业雨林 郫都科幻动能澎湃

记者 邓虹

金秋时节,漫步在世界科幻公园,游客们拍照留影的镜头,总不约而同地对准那座如“星云”般流动的建筑——成都科幻馆。这份不减的人气,正是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留下的宝贵遗产。2023年10月18日至22日,这场首次落户中国的盛会在此举行,并以多项“历届之最”的盛况,一举奠定了“中国科幻看成都”的行业共识。

如今,这场盛会的余温已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澎湃动能。国际顶级赛事轮番登场,科创生态加速织密,文旅消费持续升温……一座以科幻为引擎的未来之城,正在郫都这片沃土上拔节生长。

从地标到策源地

成都科幻馆的“破圈”进化

这股由盛会点燃的科幻热情,如今已在这座“星云”建筑里找到了新的栖息地。两年间,成都科幻馆早已超越了场馆本身的物理属性,持续释放“磁石效应”,实现了从大型活动的举办地向常态化科幻文化策源地的深刻转型。

两年来,怡宝、茅台、腾讯、阿里等行业领军品牌,纷纷选择成都科幻馆开展场景化活动推广。顶级活动的落地更让场馆影响力持续攀升:2024年,第十二届腾讯科学WE大会首次走出北京,便将主场设在成都科幻馆,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等科学巨擘在此开讲,吸引超4200万人次线上围观;2025年,“科学大讲堂”活动中,科学大咖与航天英雄再度空降,单场吸引368万人次线上同步观看,实现“科学普及”与“科幻文化”的深度融合。更令人期待的是,10月下旬,这里还将迎来2025成都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系列活动,全球科幻创作者将再度汇聚郫都,进一步巩固其在华语科幻文学领域的核心地位。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这座策源地的魅力触手可及。2025年,成都科幻馆持续开展科学实验秀、科幻科普讲座、科幻电影展映等公益活动240余场,让科幻文化以更亲民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成都科幻馆与世界科幻公园联合推出的“十一科幻嘉年华”,成为亲子家庭和年轻游客的“打卡胜地”。VR体验、AI绘画、科幻机甲秀等八大主题活动轮番上演,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未来世界。

“从屏幕里走到现实,这种震撼能记一辈子,之前几次预约都满了,这次终于如愿。”带着孩子游玩的张女士道出了不少游客的心声。据统计,这个假期,成都科幻馆日均接待游客超7000人次,整个假期吸引游客近6万人次。

从单点到生态圈

“科幻+”产业的郫都布局

独木难成林。郫都区的抱负,远不止于打造一个热闹的文化场馆,而是要培育一片共生共荣的“科幻+”产业雨林。在这里,影视、科技、文旅等要素相互交织,构筑起强大的产业生态。

在科幻影视领域,郫都区展现出前瞻性的“硬件”布局。通过持续完善“科技影棚+特色外景+制作基地”载体格局,XR棚、动捕棚等7个高科技摄影棚加快建设,部分已具备剧组进场条件,为科幻影视制作提供了专业支撑。产业配套同步升级,“拍在成都”一站式服务平台让创作流程更加顺畅。精准招商引来壹同制作等8家产业链企业,签约并开机《从红月开始》《群星》等多部重磅作品。其中,由陈思诚监制的《群星》已在郫都完成拍摄,其开机仪式正是在成都科幻馆举行。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技术创新。郫都区支持链主企业联合区内高校院所,共同攻关“垂直领域大模型驱动的数字机器人”等6项核心技术。一支专业的技术服务队伍如同“科技红娘”,建立了“专利技术信息库”与“企业技术需求库”,梳理千余项专利和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技术对接服务。

文旅融合让科幻产业变得可触可感。成都科幻馆通过持续优化主题展览、推出VR卡丁车等三大沉浸体验项目,自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同时,郫都区深挖“星云”IP价值,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并巧妙融合古蜀文化与科幻元素,打造出“跟着影视游郫都”等特色旅游路线,将望丛祠、东林艺术村等点位串联成珠。此外,通过塑造“星云研学季”活动品牌,聚焦科幻、科技与科普内容,联动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等资源,今年已开展研学活动200余场,接待学生3万余人次,成功构建起完整的科幻教育旅游产品线。

从规划到现实

产业新格局的未来想象

任何产业的茁壮成长,都离不开坚实的根基与持续的动力。郫都区通过清晰的产业规划和完善的要素保障,为这片科幻雨林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

顶层设计率先明晰。根据《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一核引领、两区联动、多点支撑”格局,郫都区作为其中的“一核”,肩负起建强成都科幻核心地标的使命。在此基础上,郫都区进一步制定《科幻产业中心十年行动计划》,以打造“双引擎、四基地”为抓手,构建“一心两城多点支撑”的现代科幻产业发展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科幻产业站在文化与科技的交汇点上,这让郫都区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人等科幻核心技术领域,郫都区的制造业创新实力正为科幻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全国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成都智算中心,以服务器组成的“数字海洋”提供强大算力支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航天凯特,不仅斩获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先锋奖”,还入选“中国AI出海未来独角兽企业TOP100”,展现硬核科技实力;威芯微科技、冠佳电子等企业组成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更形成技术互补优势,为科幻装备制造筑牢产业根基。

过去两年,郫都区不仅引进赛凡文化、时光幻象、八光分等资深科幻机构,还聚焦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引入华为数字机器人、蓝色光标等泛科幻项目超40个;联合蚂蚁集团、东风集团等举办行业峰会、新品发布会20余场;2023年以来,累计培育泛科幻类企业超50家,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

“未来,我们希望郫都区成为科幻文旅目的地、科幻影视首选地、科幻核心装备技术策源地和科幻文化传播地,促进科幻产业和科幻事业协同发展。”郫都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从一场无与伦比的全球盛会,到一座永不落幕的科幻之城,郫都区正以坚实的步伐,将瞬时的科幻高光,转化为一座城市持久的发展动能。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下篇:区政府第47次区长办公会议暨 第60次常务会议召开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