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郭芯屹 文/图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近日,安德街道金柏村围绕新团路绿化带治理,创新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10/16/001450.html

等待处理…

安德街道金柏村: “三零”模式织就共建网 乡村路蜕变为振兴风景线

记者 郭芯屹 文/图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近日,安德街道金柏村围绕新团路绿化带治理,创新推出“村企民”三方联动共建模式,以“零投入、零租金、零维护费”的“三零”模式,成功将这条曾让村民头疼的汉康走廊关键线路,变成了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线”。

绿化带零投入打造

众人齐心破难题

走进安德街道金柏村新团路,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道路一侧的绿化带里,翠绿的草坪如柔软的绒毯铺展,其间点缀着错落有致的球形绿植,圆润可爱。竹制的围栏沿着绿化带蜿蜒伸展,为这片绿意增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

谁能想到,这样高颜值的绿化带在几个月前还是枯枝杂草缠绕的荒凉景象。今年8月,金柏村党委书记罗文军组织“两委”干部及党员同志开展专题调研,“斜坡土层薄,浇水易冲垮表土”“零散种植没章法,看着不美观”“单靠村集体雇人维护,财政扛不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绿化带的“病症”摸得透彻。“要破解难题,得把村民和企业的力量聚起来!”罗文军的话,让众人眼前一亮。

次日起,村“两委”干部联合新团路沿线“党员示范户”挨家敲门,在党龄50年的老党员汪爷爷家里,老人听完介绍,坚定地表示:“住了一辈子金柏村,看着路变好,搭把手心里踏实!”这话像颗石子,在村民中激起涟漪。沿线村民纷纷主动报名,投工投劳。

接下来的日子,新团路一下热闹起来。村民们戴草帽、握铁锹分组忙碌:年轻小伙搬碎石,中年妇女清枯枝,老年村民指导平地。短短10天,原本杂草丛生的绿化带便被平整拓宽3至6米,新增10余亩可利用空间,全程未产生额外建设成本,成功啃下了“高投入”的硬骨头。“以前觉得村里事是干部的事,现在亲手干,才知这路是咱自己的。”村民刘娟擦着汗笑道。

走进安德街道金柏村新团路,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道路一侧的绿化带里,翠绿的草坪如柔软的绒毯铺展,其间点缀着错落有致的球形绿植,圆润可爱。竹制的围栏沿着绿化带蜿蜒伸展,为这片绿意增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

谁能想到,这样高颜值的绿化带在几个月前还是枯枝杂草缠绕的荒凉景象。今年8月,金柏村党委书记罗文军组织“两委”干部及党员同志开展专题调研,“斜坡土层薄,浇水易冲垮表土”“零散种植没章法,看着不美观”“单靠村集体雇人维护,财政扛不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绿化带的“病症”摸得透彻。“要破解难题,得把村民和企业的力量聚起来!”罗文军的话,让众人眼前一亮。

次日起,村“两委”干部联合新团路沿线“党员示范户”挨家敲门,在党龄50年的老党员汪爷爷家里,老人听完介绍,坚定地表示:“住了一辈子金柏村,看着路变好,搭把手心里踏实!”这话像颗石子,在村民中激起涟漪。沿线村民纷纷主动报名,投工投劳。

接下来的日子,新团路一下热闹起来。村民们戴草帽、握铁锹分组忙碌:年轻小伙搬碎石,中年妇女清枯枝,老年村民指导平地。短短10天,原本杂草丛生的绿化带便被平整拓宽3至6米,新增10余亩可利用空间,全程未产生额外建设成本,成功啃下了“高投入”的硬骨头。“以前觉得村里事是干部的事,现在亲手干,才知这路是咱自己的。”村民刘娟擦着汗笑道。

村民的热情点燃共建“第一把火”。但罗文军心里清楚,单纯的景观带难以为继,必须注入产业活力。而“企业零租金入驻”,正是“三零”模式里激活道路“造血功能”的关键一环。

“村里免费提供绿化带空间,邀请大家一起打造‘苗木生产+展示+销售’一体化示范带……”在村委会的会议里,罗文军的想法得到了在场花卉苗木企业的积极响应。本地龙头企业苗夫公司负责人熊伟直言:“企业本就需要展销平台,既能为乡村振兴出力,又能节省租金,双赢的事我们肯定支持。”

“零租金入驻”这一举措,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花卉苗木企业。在绿化带基础改造完成后,村集体兑现承诺,将整理好的绿化空间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企业结合自身业务,打造各具特色的“花境展陈区”,形成“一企一花园”的产业景观带。

“企业无需承担场地租金,大幅降低了展销成本;过往客商可沿新团路直观查看苗木长势、景观效果,实现‘现场选苗、就近采购’,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熊伟表示,不仅如此,企业通过参与乡村绿化建设,主动扛起“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既打响了品牌口碑,也为自身扎根乡村市场奠定了基础。“乡村环境变美了,企业发展的土壤也更肥沃了——我们不仅是建设者,更是直接受益者。”

目前已有多家花卉苗木企业陆续入驻,优质花木与特色景观沿新团路有序铺开。开放式游步道、休憩亭等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建设,曾经的“薄弱环节”,正加速变身集“赏景、购苗、休憩”于一体的乡村特色线路。

后续零费用维护

长效共管护成果

“路建好更要管好。”罗文军深知,缺乏长效机制,再美的景观也会衰败。为此,金柏村在推动“三零”模式时,尤为注重“长效管护”,通过明确“村企民”三方责任,实现了绿化带“零维护费”运营,让乡村美景长久“保鲜”。

清晨七点,苗夫企业的园艺师带上工具到新团路。他先查紫薇树剪枯枝,再给绣球浇水:“这些苗木是‘活招牌’,长得精神才吸引客商,不用村里催,我们都会用心维护。”企业还定了“每周巡查、每月修剪”计划,确保景观始终保持良好状态,而村集体无需额外支付维护费用。

企业主动维护的同时,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也被激发。大家自发组成“护绿小队”,主动清理绿化带内的生活垃圾、杂物,协助维护现场秩序,彻底改变了过去“没人管、没人护”的局面。“这是我们亲手建的绿化带,就像自家院子一样,肯定要守好。”村民纷纷表示。

村集体则从“买单者”变“监督者”,干部每周巡查,遇企业维护不到位及时沟通,遇村民难解决的问题协调资源。“以前每年花费约3万元维护,现在一分不花,景观反而更好。”村会计翻着账本笑道。

从“零成本”共建到“零租金”赋能,再到“零维护费”共管,金柏村用党建这根“针”,串起“村企民”三方“线”,在3公里乡路上“绣”出生态美景与产业活力。如今,这条“烦心路”见证着乡村振兴中各方同向发力的图景——村集体搭台、企业唱戏、村民参与,便能让乡村的每一条路、每一处景,都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注脚。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