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雷茜 文/图秋日的徐堰河畔,无人机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高清摄像头不断捕捉流域动态;巡查人员手中的记录仪持续运转,记录实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10/16/001449.html

等待处理…

郫都:治水兴城润万家幸福

记者 雷茜 文/图

秋日的徐堰河畔,无人机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高清摄像头不断捕捉流域动态;巡查人员手中的记录仪持续运转,记录实时影像,手机APP同步上传巡查信息——这幅“科技+人工”的巡河图景,如今已是郫都治水的日常。

从无人机巡河的科技赋能,到农村污水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突破,从母亲河复苏的生态实践,到农田灌溉的精准服务,郫都区正以系统性思维重塑水生态、水安全、水民生,一场关乎城市肌理与民生福祉的深层变革,正随着潺潺流水浸润城乡。

科技赋能河长制

让每一条河流“有人管、管得好”

“过去巡河靠脚走,一天顶多覆盖10公里,现在‘无人机+监控’,河道违法行为无所遁形。”区水务局河湖管理科负责人站在郫都区智慧水务中心监控大屏前,指着实时画面介绍道。2025年,郫都区深化河长制管理,创新推出“无人机巡河+干渠节点监控”的智慧模式,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监管体系,非法采砂、违法排污等行为的发现效率提升3倍以上。

今年3月,巡河人员通过监控发现某企业偷排污水,区总河长办联合环保部门当日进行督办查处,3天内完成整改——这样的“快速反应”案例,在郫都已成为常态。截至目前,全区累计下发黄牌警示单1期、督办函3期、整改通知通报8期,整改问题点位301个,整改率100%。

硬核执法的背后是制度上的创新加码。为确保河长履职不走过场,郫都打出“制度组合拳”:配套出台工作协调、提示通报等制度,使河长制运行规范化、常态化;对河长巡河情况进行不定期调度提醒,以制度的刚性约束,让“河长”真正成为“责任长”。

河渠治理攻坚战

让“母亲河”重获新生

傍晚时分,磨底河畔的蜿蜒绿道迎来了大批市民,他们或散步、或骑行,或含饴弄孙、或闲坐聊天,在美好景致中尽情享受惬意时光。随着郫都区母亲河复苏行动(一批次)城区段建设项目的推进,这里的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迷人景象随处可见。

作为郫都区的“母亲河”,磨底河曾因城市发展空间资源和水资源被大量挤占,导致出现河道断流阻塞、萎缩干涸、生态水量及水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沿岸环境一度不尽如人意。2023年,磨底河被纳入水利部《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2022—2025年)》,成为四川省首批8条重点修复河流之一。

今年2月,郫都区正式启动母亲河复苏行动(磨底河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以“生态修复+功能提升”为核心,保障磨底河实现更高质量的复苏。据悉,该项目是2025年成都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四川省母亲河复苏行动开工的首个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项目建设范围为磨底河主河道19.8公里,横跨友爱、安德、郫筒三个镇街。

通过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护岸、水域生态修复等措施,如今的磨底河焕然一新。河畔绿树成荫、步道整洁,亲水平台、休闲广场、健身设施一应俱全,铺展出一幅生态长廊般的美丽画卷。

从“末端处理”到“系统防治”

城乡污水“应收尽收”

走进安德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崭新的设备正有序运转,原本浑浊的污水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后,变得清澈透明。作为郫都治水项目的“重头戏”,安德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已正式投运,每日新增2万吨污水处理能力。

不止于此,郫都还在加速推进更多污水处理“新力量”。在成都合作污水处理厂四期项目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这座占地面积69.6亩、设计处理规模达8万吨/天的“超级滤芯”,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正向着年底通水目标发起最后冲刺;三道堰污水处理厂扩能及污水管网更新改造项目也不甘落后,厂区部分已完成96%工程量,管网改造已全部完工,未来将为周边提供更强劲的污水处理保障。

“如果说污水处理厂是城市的‘肾脏’,那么密布地下的排水管网就是‘血管’,堵不得也漏不得。”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形象地说道。今年上半年,郫都同步推进14个排水管网项目,涵盖管网建设、更新改造、病害整治、排水防涝等多个领域,目前望丛东路污水管网整治项目、团结街道城镇规划区排水防涝工程等5个项目已完工。

“接下来,我们会加快红光旧城片区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同时推进郫筒、安德街道排水户管网更新改造等8个项目的前期工作。”该负责人表示,通过排水管网“新建+改造+修复”,郫都正逐步消除“地下隐患”,让城市“血管”更加畅通健康。

从巡河的无人机到田间的灌溉渠,从城市的供水管到农村的污水处理站,郫都的治水实践,正以“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理念,书写着“水美乡村、水润城市”的新篇章。当“水安全”成为城市发展的底色,“水生态”成为居民生活的亮点,这场治水变革,便真正浸润了百姓的生活,成为郫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