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郭芯屹 文/图
郫都区唐昌镇青杨村,这座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川西小村,如今正依托青杨湿地公园的生态优势,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每年金秋,湿地内一片片彼岸花如火焰般绽放,吸引数万游客慕名打卡,而随着“水美集市”“青杨小筑”“共享农场”等特色项目的筹备落地,青杨村以湿地为纽带,将串联起农、文、商、旅的多元业态,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村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生态为基
湿地公园引爆“花海经济”
青杨村地处万寿街东面,柏条河蜿蜒穿村而过,沙西线串联起三个社的交通动脉,2570亩耕地与2.7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构成了“水清岸绿、田畴交错”的天然画卷。而青杨村湿地公园,则是这幅画卷中最灵动的注脚。
在青杨村湿地公园,彼岸花竞相绽放,将秋日的青杨村装点成一片炽烈的“红色海洋”。走进湿地,仿佛踏入一场炽热的梦境,细长的花茎顶着伞状花序,丝绸般的花瓣呈辐射状舒展,红的似火,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与高大的白杨树、蜿蜒的木栈道构成一幅层次分明的秋日画卷。花丛间,游客们或驻足细嗅花香,或俯身轻抚花瓣,孩童们举着气球在花间奔跑,银铃般的笑声与快门声交织成曲。
“这里的花海比网上照片更震撼,站在花丛中仿佛穿越到仙境。”“这里太美了!像油画一样!发朋友圈后好多朋友都问地址。”……尽管近年社交媒体上“赏花经济”火热,但青杨村湿地公园仍保持相对静谧。公园内未设商业摊点,仅保留原始生态景观,反而吸引追求自然体验的游客。摄影爱好者李立表示:“这里没有‘人从众’,花丛密集且背景干净,非常适合拍摄古风、森系主题照片。”
“这里的彼岸花花期将持续到10月上旬,湿地公园内沿着木栈道设置了近30个木栈站台,可供游客休憩、露营。”青杨村党委书记刘宁介绍。火红的花海与碧水、白杨相映成趣,吸引着游客慕名而来。这里不仅成为成都周边“小众打卡地”,更让青杨村看到了生态价值转化的潜力。

产业赋能
三大场景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近年来,每到彼岸花开时,青杨村都吸引来大量的游客。面对持续升温的“打卡热”,青杨村并未止步于“赏花经济”,而是以湿地为核心,系统规划产业布局,提出“水清岸美·生态青杨”的发展定位,通过“村集体+”合作模式,推动生态资源向经济收益转化。
沿锦江绿道而建的“水美集市”,将是青杨村盘活本土资源的首步棋。通过采用“村集体+农户”模式,划定专属区域,为村民、手艺人等提供免费或低成本摊位,汇聚特色农产品、地方美食、手作零售等业态,让游客在湿地漫步之余,沉浸式体验川西民俗文化。
“湿地旁的四川果酱园林有限公司、成都花为序园艺有限责任公司正是青杨村盘活闲置地块而引进的。”刘宁介绍,这里通过“村集体+商户”模式,正在打造复合型休闲空间,形成集围炉煮茶、啤酒广场、手磨咖啡、野外露营于一体的“青杨小筑”产业集群。在农旅融合领域,村集体以“闲置地块”入股与“柯宁家庭农场”合作开发的“共享农场”成为新亮点。“项目将重点发展农旅、文旅休闲亲子研学产业,目前正推进农场内道路、沟渠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待配套完善后,合作企业将正式入驻开展空间营造。建成后将成为吸引家庭游客、丰富湿地旅游业态的重要载体。”刘宁信心满满地介绍道。
从一朵彼岸花的“出圈”到产业陆续“落地”,青杨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是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更是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如今,随着更多项目的推进,这座川西小村正以湿地为笔,绘就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未来,青杨村将继续深化“生态+产业”模式,让绿水青山永续,让幸福生活长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