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小莉 文/图
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里,新产品加速下线;繁忙的项目工地上,建设热潮涌动;高效的服务窗口前,企业难题快速化解……今年以来,郫都区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等重点优势产业,以优化布局、强化保障、破解难题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跑出“加速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郫都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76.5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工业投资势头强劲,完成投资30.5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9.1%,“工业强区”的发展底色愈发鲜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持续充盈。
龙头引领强动能
企业发展“劲头足”
走进四川川润液压润滑设备有限公司,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城市综合防灾应急仓、数据中心液冷等新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当前,上百名员工各司其职,向着全年目标加压奋进。
得益于不断地转型发展,企业新业务与现有业务持续构建生态的产业链布局,今年上半年营收达5.1亿元,同比增长30%。同时,川润液压将转型的核心方向确定为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进行了车间布局调整、工艺路线优化、产线智能制造改造和数字化能力提升,最终达到效率提升、竞争力重塑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样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的还有成都中嘉微视科技有限公司,在其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各司其职,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董事长唐玉峰介绍:“目前,企业订单已排到明年3月。今年上半年,订单金额已突破1亿元,初步预计全年能完成3亿元以上的销售额。”
如此旺盛的市场需求,源于中嘉微视在技术上的硬实力——企业成功获得国内主流面板龙头客户的认证,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在六大面板厂商的OLED前道均有批量供货业绩的供应商。“公司累计斩获64项知识产权授权,自主研发的‘AOI(Inline)自动光学检查机’通过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国内首台套认定。”对于未来,唐玉峰有着清晰规划,“基于显示领域的技术积累,中嘉微视正加速布局半导体前道检测市场。今年年底将在海外开设第三工厂,重点布局先进封测和半导体晶圆检测业务。”
企业的蓬勃发展和“郫都造”产品竞争力提升的背后,离不开郫都区对工业的持续大力扶持。今年上半年,郫都区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研判和预警,强化企业服务及要素保障。在此推动下,郫县豆瓣成功入选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全区规上企业总数达343家。推动四川灼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都鸿图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等60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银磁材料、天味家园2家企业获评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21家企业启动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申报工作。
创新招商提质效
项目落地“加速度”
在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杨国福向记者展示了杨国福麻辣烫的“美味密码”——位于郫都的“黑灯工厂”。这座占地4.2万平方米的智能基地,堪称行业标杆:从辣椒、花椒等原料投放到成品包装,28道工序全程由德国进口设备与智能芯片操控,储料、粉碎、炒制、灭菌等环节无需人工干预,每天14吨产能仅需15人监控,人均效率是传统工厂的8倍。
凭借强大的生产支撑,杨国福麻辣烫不仅在国内市场受欢迎,在海外市场正持续升温。谈及未来,杨国福指向厂区对面的空地:“一期工厂产能仅利用一半,二期工厂计划今年开工,投产后日产能将达30吨,可支撑2万家以上门店。”
企业的信任在持续扎根中进一步体现,而杨国福食品的坚定选择并非个例。丹丹豆瓣、宝光电器等已投产企业纷纷在郫都“加码”投资,这背后是郫都区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郫都区围绕川菜产业升级、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氢能及装备产业壮大,强化产业链核心企业招商。开展招商推介活动13场、投资促进活动29次,拜访目标企业113家。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成功签约西昌华祥、东莞巧特等26个项目。同时紧盯新竣工项目,建立“一项目一专员”服务制度,推动福欣食品、嗨呗可、蜀盛食品等项目投产上规,推动金大洲等19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新开工丹丹豆瓣二期、清陶二期等项目6个。
精准服务优保障
政企同心“向未来”
9月4日,四川川配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将锦旗送至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对园区热情、高效的服务表示衷心感谢。四川川配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园区的支持下,参加了2025中国(四川)——乌兹别克斯坦国际商品博览会,收获颇丰。
“通过这次博览会,我们不管是从眼界格局,还是产品订单上都有非常大的成绩,也收获了20多家意向客户。在展会当天,我们签下了一个41.5万美元的订单。”公司创始人马祥燕难掩心中的激动。
锦旗虽轻,却承载着企业对园区服务效能的高度认可。自启动“助企出海”专项行动以来,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已建立“政策直达—需求对接—全程护航”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设立外贸服务站、组建专业服务团队等举措,助力园区11家企业获外贸资质、19家企业完成代采或参展,推动丹丹豆瓣等2家企业产品进入东南亚,协助促成10亿元外贸数据留在成都。
这只是郫都区立足企业实际,服务精准发力的缩影。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郫都区从政策引导、需求响应等多维度发力,打出精准服务“组合拳”。建成投运1500平方米企业服务中心、400平方米川菜服务驿站,提供89项基础服务、12大类72项增值服务,实现“现场办、上门办、帮代办”。组建包装印务等企业供需对接会,切切实实帮企业推产品找订单,实现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配套订单近千万元,为郫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