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郭芯屹在成都平原腹地的郫都区,千年蜀绣正迎来最“潮”的时代。央视《朝闻天下》近日走进绣里蜀绣融合创新产业园,记录AI赋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9/18/001365.html

等待处理…

从非遗传承到文化新名片 千年蜀绣“潮”起来

记者 郭芯屹

在成都平原腹地的郫都区,千年蜀绣正迎来最“潮”的时代。央视《朝闻天下》近日走进绣里蜀绣融合创新产业园,记录AI赋能下的蜀绣纹样设计、跨界文创的“出圈”之路;第二届金熊猫奖的获奖证书,也以“两丝”精绣的金熊猫惊艳众人,勾勒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双节,推出“蜀绣熊猫茶礼”限量礼盒更让非遗走进寻常人家。从传统技艺到现代设计,从手工坊到国际舞台,蜀绣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书写着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新篇章。

数字赋能

AI让蜀绣纹样“快”起来

在绣里蜀绣融合创新产业园的靖绣缘蜀绣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靖绣缘”),设计生产部负责人尹文慧对着电脑屏幕,输入“熊猫+芙蓉花+川剧脸谱”的创意指令,不到一分钟,AI辅助纹样设计系统便生成了十余种风格迥异的图案。“我们通过不断修改要求,最终就能获得理想纹样。”尹文慧笑着说,“以前画一个纹样,光是打草稿就要好几天,还不一定让客户满意。现在有了AI,我可以立刻给客户看多种方案,再结合手工调整,效率提高太多了。”

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针法细腻、色彩明丽著称,但传统设计依赖手工绘制,周期长、成本高。为突破这一瓶颈,郫都区联合高校院所,共同研发了AI辅助纹样设计系统,并建立了蜀绣电子数据库,收录了数千张产品照片和经典纹样。

“AI不是取代匠人,而是解放他们的双手和大脑。”安靖街道办事处文化综合服务站站长杨敏介绍,系统不仅能快速生成图案,还能根据不同用途自动适配色彩、比例和针法,大幅缩短了设计周期。靖绣缘去年开始使用AI纹样库,目前已有上千张纹样图案,设计周期提速十多天。

“我们的目标是让蜀绣既保留传统韵味,又能跟上现代生活节奏。”杨敏说。如今,产业园已聚集17家蜀绣企业,从传统摆件、服饰,到与游戏、饮品跨界合作的“蜀绣+”产品,近百款文创新品正加速走向市场。

如今,安靖蜀绣不仅是“成都礼物”中的文化名片,更成为成都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生动诠释着传统与科技交融创新的无限可能。

匠心传承

“两丝”细绣成就金熊猫荣耀

在第二届金熊猫奖的颁奖现场,获奖证书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配角”。这张证书由靖绣缘负责核心绣制,从底料到丝线,从针法到细节,无一不体现蜀绣的极致工艺。

证书选用正红底料,搭配细若发丝的金色丝线。单只“金熊猫”的绣制便需耗费大量心力,一名绣娘每天专注绣制八小时,完成一只熊猫图案至少需要三到四天。“证书采用蜀绣经典的‘晕针’技法,还特意选用五种不同色泽的金黄色丝线,通过色彩过渡增强图案的渐变感与光泽度。同时,为确保证书整体平整、无丝毫褶皱,绣制时的手法要比日常绣品更加轻柔细腻。”回忆起证书的绣制过程,绣娘曹雪解释道。

蜀绣的精妙,藏在毫厘之间的细节里。对于金熊猫奖获奖证书而言,“分线劈丝”这一步骤,堪称对艺术表现力极限的精密计算与美学抉择。据了解,蜀绣常用的一根标准蚕丝线被称为“十六丝”,匠人可根据绣品需求层层劈分:一分为二得“八丝”,“八丝”再分可得“四丝”,继续拆分便能得到更纤细的“两丝”。本届金熊猫奖获奖证书,正是选用“两丝”绣制而成。而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正是蜀绣传承千年的底气所在。这份匠心,曾在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惊艳世界。当时,靖绣缘制作的《大运青城山水丝巾》作为“成都文化名片”赠予全球嘉宾。此次与金熊猫奖的合作,更是将蜀绣推向了国际舞台。

一方朱红底料,万千金丝盘绕。金熊猫奖获奖证书上的这只小小熊猫,早已超越了其作为荣誉载体的功能。当这份融合了极致工艺与深情的“非遗证书”交到全球获奖者手中,它不仅传递着祝贺,更让世界看见非遗蜀绣的蓬勃生命力与无限可能。

跨界融合

从“一针一线”到“全链发展”

当传统文化遇见现代消费,蜀绣的边界被不断拓宽。中秋、国庆双节将至,绣里蜀绣融合创新产业园推出的“蜀绣熊猫茶礼”限量礼盒,成为文化与生活跨界融合的又一代表。

礼盒以“熊猫吃茶”为主题,将蜀绣与茶文化这两项非遗巧妙结合。核心是一件双面绣摆件——一只熊猫在蒙顶功夫茶“龙行十八势”的背景下邀人品茶。作品采用纱针、滚针、齐针等多种针法,两面如一、线彩光华,传递出“闲来吃茶去”的生活哲学。“我们希望让更多人触摸蜀绣、感知非遗。”靖绣缘总经理贺静表示,这样的创新,不仅让蜀绣走出了艺术馆和博物馆,进入了寻常百姓的餐桌与客厅,也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市场化路径。

蜀绣“活”起来,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产业生态的重塑。绣里蜀绣融合创新产业园已形成集创作、生产、传承于一体的完整链条,吸引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行业顶尖人才入驻。这里既有专注传统针法传承的工作室,也有致力于跨界创新的设计公司。通过“企业+院校+匠人”的合作模式,不断孵化出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产品。从家居装饰到时尚服饰,从文化礼品到数字藏品,蜀绣正以多元形态融入现代生活。

更重要的是,蜀绣产业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学习蜀绣实现了居家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有稳定收入,还能传承手艺。”绣娘王芳说。

从《朝闻天下》的关注到金熊猫奖的认可,安靖蜀绣正完成从传统工艺到现代产业的华丽转身,这门穿越千年的艺术,用数字科技拓宽边界、用匠心坚守品质、用产业力量延续生命,成长为中国非遗守正创新的生动样本。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