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小莉 文/图
走进四川新希望华西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华西乳业”),生产车间内,智能化流水线正高速运转,身着统一工装的工作人员有序操作设备,传送带上的鲜奶罐精准对接加工设备,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原奶温度、加工时长等数据;车间外,冷链配送车整齐排列,保温箱体上“2-6℃全程锁鲜”的标识格外醒目——这是西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透明化乳品加工企业日常生产的一幕。依托完整奶牛产业链与持续创新实践,新希望华西乳业正以全链条管控、技术突破与多元担当,书写乳业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鲜半径+数字化
筑牢从牧场到餐桌的品质防线
“新鲜是乳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全链条的精准管控是品质的底气。”在生产车间的智能监控室,公司生产总监袁雄雄指着屏幕上的产业链地图介绍,企业以“150公里鲜半径”为核心,构建“牧场——工厂——市场”体系,确保原奶从挤出到加工的每一步都“锁鲜”。以距离工厂仅79公里的青白江牧场为例,每天清晨,载满原奶的冷链车从牧场出发,全程保持2-6℃恒温,通过智能系统实时上传温度、位置数据,2小时内便能稳稳驶入加工车间,最大程度保留牛奶中的活性营养。
这份“新鲜承诺”的背后,是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车间走廊的公告栏上,“质量三让步、四严、五实”的食品安全理念格外醒目,旁边张贴着层层签署的食品安全责任状,从牧场饲养员到车间操作工,每个环节的责任都明确到人。“我们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与数字化系统结合,刚开始员工从线下转线上不适应,完成率偏低,经过持续规范,现在系统运行顺畅。”袁雄雄展示着全国仅25个食品企业入选的“数字化推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典型案例证书,自豪地说,正是这套体系,让企业顺利通过有机产品认证、ISO系列认证、CNAS实验室认证等权威资质,还拿下了“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企业”称号。
在物流发货区,“308极速供应链”的标语随处可见。3小时内响应订单;零时,刚完成罐装的鲜奶整齐码放至冷链货架,订单系统已自动匹配配送路线;清晨8点前,这些鲜奶就能出现在商超、社区便利店的冷柜里,实现“24小时从牧场到餐桌”的极速送达。
技术创新落地
产品口感、营养与效率“三重升级”
在产品展示区,琳琅满目的乳制品旁摆放着专利证书,近5年29项专利(含4项发明专利)与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的成果,正实实在在转化为消费者能感受到的品质。“这款‘初心酸奶’口感特别顺滑,秘诀就在我们自有研发的菌种。”袁雄雄拿起一杯酸奶介绍,企业建有存放超1300株菌株的菌种库,通过筛选适配菌株,让酸奶质地更细腻,风味更自然。
旁边的“24小时鲜牛乳”标签上,“优质乳认证”字样十分突出。“它采用72℃、15秒的低温巴氏杀菌工艺,再加上膜过滤技术,保留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比普通巴氏杀菌奶高10至25倍。”工作人员现场展示检测报告,数据印证着产品的营养优势。而“活润益生菌晶球酸奶”则藏着“黑科技”,借助3D包埋专利技术,益生菌被包裹在晶球内,能顺利通过胃酸到达肠道,存活率提升了千倍。
技术创新不仅优化了产品,更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在生产车间,MES系统连接着十大核心数字化模块,从原奶入库到成品出库,“人机料法环测”全要素实时互联。“以前订单靠人工对接,现在线上化率超90%,生产沟通效率提升75%。”袁雄雄指着屏幕上的生产进度表说,30条智能化生产线有条不紊运转,让企业先后拿下成都市智能工厂、国家绿色工厂、全国乳制品生产现代化等级评价5A级企业等荣誉,智能化水平稳居行业前列。
多元责任担当
从学生营养到全民科普的温暖延伸
作为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先进单位和学生营养餐定点供应企业,新华西乳业的“学生饮用奶专区”品类丰富,灭菌乳、发酵乳、巴氏杀菌乳等产品整齐陈列,包装上印着活泼的卡通图案。这里的产品专为青少年设计,既满足不同口味需求,又严格把控营养配比。“我们经常组织学校师生和家长来工厂参观,从牧场挤奶到车间加工,让大家亲眼看到牛奶的生产过程。”袁雄雄介绍,企业还会走进校园开展食育活动,通过趣味实验、知识问答,教孩子们认识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而在“牧场+工厂”科普体验生态链中,周末时常能看到亲子家庭、银发老人的身影。作为四川省科普基地、成都市科普体验中心,这里全年接待超3.2万人次,每月都会推出特色活动,还有双语科普、跨界主题活动等,近年新增的银发人群科普,专门教老年人辨别乳制品品质、合理搭配膳食。
“我们将升级沉浸式体验场景,让大家能亲手参与酸奶制作、菌种观察等环节,还会把科普活动搬进社区,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乳品知识,养成健康饮食习惯。”袁雄雄笑着说,让食育科普惠及更多人,是企业不变的初心。
从车间里不停运转的智能化设备,到牧场中悠闲吃草的奶牛,再到科普区里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新希望华西乳业正以全产业链的坚守与创新,将“新鲜、安全、营养”的承诺,融入每一滴牛奶之中,为消费者的健康生活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