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小莉 文/图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企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始终坚持“一切围绕企业转”的初心,创新构建“园区吹哨、部门报到、社会参与”工作机制,从服务集成、难题破解到产业协同,用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一个个暖人心的案例,为园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双专区”落地见效
企业办事“不出园”
服务集成“送上门”
“以前办理企业注册登记,要跑好几个部门,来回折腾至少几天。现在在园区企业服务中心,提交材料后2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还享受到了免费帮代办服务,太省心了!”回忆起今年6月新公司入驻时的场景,园区内某新材料企业负责人李女士仍赞不绝口。
这一便捷体验的背后,是中心高标准打造的政务服务与增值服务“双专区”的高效运转。今年5月26日,园区企业服务中心正式投运,对标省级园区示范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要求,将企业注册登记、工程建设、社保医保等9大类89项基础服务事项“下沉”至政务服务专区,通过“现场办+上门办+帮代办”组合模式,让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
针对企业发展中的个性化需求,中心更创新设立增值服务专区,涵盖科技成果转化、法律、知识产权、金融等12大类72项定制化服务。通过“国有公司+专业平台”“职能部门+行业协会”联动模式,中心精准链接近200家市场化专业机构,实现从“企业四处找资源”到“服务集成送上门”的转变。截至目前,中心共受理基础政务服务事项1314件,增值服务事项936件。
“网格+机制”破解难题
企业“吹哨”、服务就到
50名专员架起政企“连心桥”
“公司大门人行道开口转弯半径过小,尤其是大型货车进出极为不便,不仅降低了企业物流运输效率,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今年5月,四川万控电气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向中心反映了这一难题。接到诉求后,园区网格服务专员第一时间现场勘查,随后启动“问题收集——分类督办——限时办结——回访评价”全链条机制,中心协调区综合执法局,组织专业交通规划与设计团队制定改造方案,彻底解决了企业物流受阻问题。事后,企业发来感谢,称赞中心“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
这样的高效响应,源于中心构建的“中心+网格”服务体系。按产业片区划分的50个服务网格,配备50名专职网格服务专员,如同50双“千里眼”“顺风耳”,通过“企业家座谈会+常态化走访+线上问卷调研”多渠道收集企业诉求。2025年以来,专员们累计走访企业738家,梳理融资、用工、用地等各类问题132个,并建立《企业需求清单》《问题解决台账》动态更新机制。
从多次组织供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到破解川菜片区企业“用水愁”,推动供水管道改造;再到为36名企业随迁高管子女协调入学……今年上半年,中心已解决企业诉求197件,办结率达94.3%。东材科技、速易联芯、凯成轻工等企业纷纷送来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园区服务的认可:“在这里发展,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平台+活动”促协同
产业链“手牵手” 本地采购近10亿元
“没想到在园区‘企业相亲角’,我们和两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不断实现本地采购订单上涨!”鑫电电缆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中心搭建产业协同平台的实效。今年上半年,中心以“破解企业对接壁垒、强化本地供应链协同”为核心,创新设立“企业相亲角”,构建“企业提、协会办、园区邀”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牵线搭桥”。
针对东方氢能、鑫电电缆等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中心量身定制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发挥商协会桥梁作用,组织电线电缆企业与建筑业协会、印务包装企业与绿色食品协会开展区域采购对接会;更创新举办5场产业链“午餐会”,在轻松的氛围中为企业解读政策、协调解决问题。
除了搭建对接平台,中心还以“园区营造”品牌建设为抓手,构建“周周有活动”的服务生态圈。今年上半年,先后开展外贸对接、银企对接、政策解读、暑期员工子女托管等活动20余场,覆盖企业1200余家次。一系列举措推动园区产业协同加速升温,已成功促成产业链合作27对,促成本地采购近10亿元,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育企保供
“梯度培育+要素保障” 夯实发展根基
“从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国家‘小巨人’,从争取7300余万元扶持资金,到解决员工住房,园区全方位的培育和保障,让我们发展底气更足!”园区某电子科技企业负责人的话,概括了中心“育企保供”工作的成效。
今年上半年,中心聚焦企业成长需求,组织51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推动3家企业申报市级智能工厂、39个“智改数转”项目落地。目前,园区梯度培育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71家,12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1家企业纳入成都“明日之星”培育库。
在要素保障上,中心同样实招频出:组织300余家企业参与10场招聘,达成就业意向2000人;为清陶、拓米等15家企业解决148套配套公寓租赁;完成中科友成、新华西等21家企业30个项目49名人才“2021年度至2023年度成都市郫都区建设西部有影响力的人才向往之城若干政策措施奖励补贴”304.4万元拨付……这些举措不仅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更彰显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