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延
在成都以西,这片被岷江水润泽了千年的土地上,沉淀下的不仅是“川菜之魂”的醇厚酱香,更有古圣先贤思想智慧的璀璨星光。
这里,安息着两位思想的巨人。一位是“西道孔子”扬雄,他的辞赋与哲学,影响了无数后人;一位是道家学者严君平,大隐于市,九十载人生只为注解《老子》。今天,让我们踏上一段寻迹之旅,聆听来自两千年前的回响。
文脉悠长:
西汉蜀学的“双子星”
在友爱镇子云村南侧的一处参天古柏下,长眠着一位结巴的乡野少年,一位被司马光称为“孔子之后第一人”的博物君子,他就是扬雄。
扬雄逝后,弟子侯芭在其故里筑坟守丧三年。时代更迭,经后人多次整修,如今的扬雄墓园成了学子们瞻仰先贤、汲取智慧的圣地。
人们认识扬雄,普遍来自于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而鲜有人深究扬雄这位不世之才的真正内涵。文学上,扬雄与司马相如、班固、张衡并称汉赋四大家。他创作的《蜀都赋》,极尽大赋铺张扬厉之能事,描写成都的繁华壮丽、秀美富饶,首创京都赋体式,成为我国首部以都市为描写对象的辞赋典范。他在学术上竖起一座座高峰,《方言》《法言》《太玄》等著作涉猎文学、语言学、哲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标志着西汉学术集大成。
与扬雄墓相隔仅10余公里的唐昌平乐寺,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400余年,其诞生与西汉思想家严君平密不可分,原乃为纪念严君平祀祠。
寺内香樟蔽日,清幽静谧,晚年的严君平就曾在这里设馆授徒,宣讲《易经》,注述《老子》等经典著作,扬雄便是他的得意弟子。其博学多才,无所不通,《蜀中广记》和《高士传》中称他“知天文,认星象,善占卜,通玄学”。
现今的平乐寺旁还有一口君平井,是严君平为解决当地居民饮水困难所凿,相传他也曾在此汲水著书,井口青苔斑驳,仿佛仍留存着先贤的气息。
历史的踪迹中,封存着古老的智慧,即便两千多年过去,两位圣贤的思想光辉仍未被时间冲淡,反而熠熠生辉,至今仍在诉说着“文宗在蜀”的传奇,滋养着现代人的心灵。
古今共鸣:
当代的历史回响
从望丛二帝到哲人扬雄、君平卖卜,郫都的故事,是一条从未断流的文化长河,今天的郫都正在唱响一曲“古蜀新韵”。
如何让沉睡的遗迹开口说话,让先贤的智慧照进现实?去年,扬雄故里友爱镇子云村通过打造扬雄文化国风园,将扬雄文化历史纪念、哲学感悟、休闲雅集于一体。园内“子雲廊”蜿蜒,“太玄馆”深邃,“问字亭”雅致,游客可身着汉服,参与“问玄”抽字、NPC情景互动,或是在草玄亭下体验一场融合扬雄生平的沉浸式剧本游。2024年,接待访客超3万人次,圣贤的智慧通过现代文旅体验,浸润人心。
文化的传承,既要“请进来”体验,也需“走出去”浸润。距国风园不远,扬雄文化创新中心开设的扬子学堂上,朗朗诵读声每周不绝。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法言》节选,体验传统礼仪,参与“汉字密码破译”和“家风家训擂台赛”。学堂之外,一条精心设计的“扬雄文化全域研学”路线,将墓园、书院、绿道串联,让数万名学子在此间完成研学之旅,种下先哲的思想种子。
与此同时,因严君平而得名的唐昌镇平乐村,另一幅文旅融合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君平故里景区于2023年春盛大开园,巧妙地将严君平纪念馆、千年平乐寺、读书台、洗砚池等历史遗存,与卧龙谷、梨花沟、万亩李花林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游客至此,或于登山骑游间感受“道法自然”,或在万亩花海中品尝林盘美食,聆听“君平卖卜”的古老传说。昔日寂静的村落,因先贤之名而焕发蓬勃生机。
这份生机,更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与乡村活力。友爱镇举办的扬雄春祭大典、汉服出行日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当地成为现象级的文化打卡地。同样,在平乐村,村民的农家乐收入因君平文化旅游的带动而增长了4成以上。文化,真正成为了驱动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郫都,这座深植古蜀文明根脉的城市,正以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让厚重的历史,成为启迪和创造未来的不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