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曼青 文/图
在中医药的广袤天地中,有这样一位探索者,他以传承为基,创新为翼,在中药产业的浪潮里乘风破浪;在为民履职的征途上,他怀揣热忱,心系民生,将行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他,就是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成都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王礼均,一位在中医药领域和人大代表岗位上绽放光芒的实干家。
初心如磐
开启传承创新征程
王礼均与中医药的缘分始于青春岁月。在四川省中药材学校中药商品专业求学的日子里,那些浸润着药香的典籍与标本,在他心中播下了热爱中医药事业的种子。多年行业深耕,让这份热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他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2002年,他创立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开启了传统医药现代化转型的探索之路。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王礼均深知,传统中药炮制工艺是企业立足的根本,而道地药材则是源头活水。“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一古训时刻激励着他与团队成员,他们潜心钻研古代经典炮制方法,深入挖掘传统工艺的精髓,并巧妙地将其融入现代化的生产流程之中,力求让每一味中药饮片都能完美呈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独特魅力。
为从源头上保障药材的品质,公司在全国精心布局了226个可追溯中药材基地,其中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3个,覆盖川芎、麦冬、附子等四川道地药材。每一味药材从田间地头的播种开始,便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 “身份标识”,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从种植、采收、加工到最终进入药房的全程精准溯源。
科研领航
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守正”是根基,“创新”则是腾飞之翼。
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王礼均积极推动公司与北京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顶尖学府及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建立起紧密的战略联盟关系。通过搭建四川农业大学博士工作站,吸引了众多优秀科研人才的加入,同时也成为多所高校的教学实践基地,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一系列布局结出了丰硕的创新之果。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40余项,王礼均本人领衔22项;荣膺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斩获专利4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1项,参与制定国家及地方标准11项。
尤为瞩目的是,王礼均主导建立的中药现代化检测中心——早在2018年便顺利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配备电感耦合质谱仪及气质联用、液质联用仪、安捷伦超高效液相等尖端设备,成为行业检测能力标杆。
拓展市场
提升企业品牌影响
面对竞争激烈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王礼均展现出了一位优秀企业家所具备的远见卓识与果敢魄力。他主导产品线持续优化升级,使公司业务贯穿中药材种植、饮片研发生产、销售及智能药事服务全链条,产品行销全国并远达港澳,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与良好口碑。
然而,王礼均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更具创新性的发展模式。智慧中药房的创建,无疑是他在拓展市场征程中的一次革命性突破。这座占地逾9000平方米的“智能药事服务中枢”,为中药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它高效对接全国160余家医疗机构,日处理处方能力近8000张;自动化系统精准调剂,大幅提升效率与准确率,让患者便捷取用高品质中药,极大拓展了传统饮片服务的边界。
品牌,是企业信誉的高度凝结,是市场对企业认可的集中体现。在王礼均的引领下,公司获评“全国中药饮片品牌企业”,旗下“好人堂”牌川芎、薄荷等产品亦屡获殊荣。对质量的极致追求、对服务的精益求精,以及对公益事业的真诚投入,共同铸就了企业闪亮的金名片。
履职为民
代表身份的灼灼初心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王礼均将行业深耕的深厚积淀转化为建言献策的源头活水。在成都市两会上,他的声音总是聚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命题,《关于鼓励成都市中药制造企业“智改数转”,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完善成都市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一份份凝结调研心血与专业洞见的建议,直指产业升级的瓶颈与民生需求的痛点,持续推动政策优化与行业进步。
王礼均始终将目光聚焦于基层,心系民生冷暖。针对群众关心的中药价格波动、用药安全等问题,他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问题解决;对于基层医疗服务提升这一重要议题,他提出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具体建议,力求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中,通过在巴中、乐山、甘孜、凉山等贫困山区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在王礼均身上,科技为传统中医药产业赋能,产业发展成果反哺民生。他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匠心深耕中医药领域,凭“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强烈担当履行代表职责,在产业发展与为民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