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李林颖走进郫都区安德街道安龙村,獬豸广场上那头象征司法公正的独角石兽静静矗立。村民只要在“法治之家”轻唤一声“天猫精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8/18/001250.html

等待处理…

田间巷陌播撒法治种子

——郫都“法律明白人”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记者 李林颖

走进郫都区安德街道安龙村,獬豸广场上那头象征司法公正的独角石兽静静矗立。村民只要在“法治之家”轻唤一声“天猫精灵,我要学法”,清晰的法规案例讲解便流淌而出。而在村头冯文静的“翁缙小院”,盆景绿意盎然,这位返乡创业者正为村民解答法律困惑:“在这儿聊法律,大家更放松。”

在郫都区,像冯文静这样活跃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法律明白人”已突破2000人。他们如敏锐的“法治末梢”,将法律的温度与力量,渗透进基层治理的每一寸肌理。

家长里短有“明白”:

法治力量扎根基层

今年3月,当安靖街道某小区业主因水管爆裂损失3万余元,与物业公司僵持不下时,社区调解员昌万洪成了关键人物。物业起初只肯赔2000元,业主怒不可遏。昌万洪五轮面谈、八次电话沟通,在《民法典》条文与现实情理间反复斡旋,最终创新提出“8000元现金+三年免停车费”的阶梯方案。签字时业主感慨:“您既算得清法律账,也讲得通人情理。”

犀浦街道的许家琴则凭口碑“破圈”。一起跨区医美纠纷中,某学生因术后效果未达预期索赔4万余元,双方多次激烈对峙。许家琴的“好心琴调解室”接案后,以“法理情”三线并进,连续8小时背靠背沟通,终使剑拔弩张的双方握手言和。事后当事人送来的锦旗,道尽群众对基层调解的信赖。

“法律明白人”的价值,也远不止于化解矛盾。在沙湾村,身兼火锅店老板与业委会主任的曾朝波,把法治宣传“涮”进了麻辣鲜香中——印着法律标语的水杯、围裙供客人取用,电视循环播放普法短剧,店员化身法律知识讲解员。这家日均客流50人的小店,竟成了覆盖超1.2万人次的“法治广播站”。

安龙村的冯文静则在小微盆景产业中植入法治基因。她在盆景集市旁打造“翁缙小院”,一面经营绿意生意,一面为村民和产业从业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从合同纠纷到婚姻家事,乡亲们推门即见“法”:“在这儿说话不怵,就像拉家常!”

数据最有说服力:仅今年1月以来,郫都区“法律明白人”就化解矛盾700余起,提出法律建议200余条,收集社情民意12条,推动形成12篇基层治理提案。从邻里漏水到劳资纠纷,从消费维权到小区管理,他们让“找法”成了比“找关系”更管用的办法。

精挑细育成“骨干”:

锻造基层法治生力军

要激活法治“末梢”,首在选对人。郫都区跳出传统框限,将村委成员、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群体纳入视野,更创新整合1418名人民调解员、704名一级网格员作为主力储备。

“我们动态跟踪学法用法情况,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法律明白人”建档立卡、统一登记,形成覆盖147个村(社区)的动态人才库。

而培育也不止于课堂。在安龙村“安农书院”,院长李星将法治故事融入儿童国学课堂,用“小手拉大手”传递法治理念;在全区层面,法律专家结对帮带、热点案例专题剖析成常态,省级“最美法律明白人”李鹃、冯文静等先进典型被深度挖掘。

培训形式更打破时空限制——线上,“法治郫都”公众号、成都“司法通”小程序推送政策解读与典型案例,“法律明白人”可随时“指尖学法”;线下,区司法局每月更新资料包,结合网格员培训开展法律知识“加餐”。

不止如此,郫都区还积极推动“法律明白人”深度嵌入基层治理全链条:普法宣传中,他们用乡音俚语讲解《民法典》,让法律条文接上地气;民意收集中,他们化身“移动探头”,精准捕捉群众急难愁盼;矛盾调处时,他们以“法律+乡情”双线融合。这群“不穿法袍的法治使者”,用最贴近泥土的方式诠释着“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如今,走在郫都的街头巷尾,既能看到獬豸广场上老人孩子围着法律宣传画讨论,也能听到村长茶馆里调解员和村民算“法律账”,更能遇见骑着电动车、挎着法律手册的网格员——这些“法律明白人”就像法治的种子,在基层土壤里生根发芽,让“遇事找法”成了郫都人最自然的习惯。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成都12355防诈宣讲进郫都 50余名青年沉浸式学“避坑”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