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刘刚钰 文/图上午8点,郫筒街道和平社区五彩城小区的儿童之家已亮起了灯。小区居民李桂花正将《论语》读本整齐摆放在书架上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8/11/001230.html

等待处理…

李桂花和她的“书香魔法” 让社区变了样

记者 刘刚钰 文/图

上午8点,郫筒街道和平社区五彩城小区的儿童之家已亮起了灯。小区居民李桂花正将《论语》读本整齐摆放在书架上。9点刚过,7岁的轩轩第一个冲进来:“桂花老师,最近我背会了《弟子规》!”很快,20多个孩子如归巢的雏鸟般聚拢而来,琅琅书声穿透了钢筋水泥的森林。

这是2025年7月一个普通的周六,也是李桂花坚持社区公益阅读的第5年。从最初只有3个孩子,到如今累计开展132场活动、吸引3000人次参与的读书会,这位37岁的妈妈用书香编织出一张温暖社区的公益之网,更悄然激活了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

一摞旧书点燃的初心

成了社区文化新地标

2021年秋,一份社区书屋统计表让李桂花红了眼眶——300册破旧图书躺在两张旧桌上,月均借阅量不足10本。“我自己有两个孩子,知道阅读对成长多重要。”这位年轻母亲当即找到社区,主动扛起阅读推广的担子。

“刚开始真怕没人来。”李桂花至今记得首场读书会的忐忑,她提前三天在小区群里发通知,但当天只来了3个孩子,其中两个还是她孩子的同学。她蹲在地上给孩子们读绘本故事,读着读着发现孩子们眼神亮了,“那天轩轩妈妈来接孩子时,轩轩拉着她的手说明天还要来听故事,我突然就有了底气。”

为了让更多人走进书屋,她在小区业主群发起“捐一本图书,留一缕书香”行动。有位老人抱着一摞《读者》来,说‘这些书我都看完了,给娃娃们看正好’。如今李桂花所在小区儿童之家的书屋有1200多册书,其中八成是居民捐赠的,几乎每本扉页都贴着捐赠者的名字。

“以前这地方是个闲置空间,蛛网遍布,现在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也是居民串门聊天的‘文化客厅’。”和平社区党委委员黎洋感慨,“桂花硬是用一根针,把散落的线头织成了网。”如今,这个由她一手盘活的书屋,成了郫都区“社区书屋示范基地”,更成了社区凝聚人心的“文化磁石”。

一群妈妈汇成的暖流

激活社区自治新动能

“公益不是独舞,是交响乐。”李桂花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23年母亲节,她在读书会活动上提议组建“妈妈帮帮团”,14位妈妈当场响应——在职教师妈妈辅导作业,中医妈妈开养生课,心理咨询师妈妈解育儿困惑。

这支队伍很快成了社区治理的“生力军”。她们办起养生讲座,教老人识别保健品骗局;搞亲子共读,帮双职工家庭解决“辅导难”;在“书香润晚晴”项目中,更是吸引11户家庭小朋友组成了“和平少年团”,小志愿者们上门入户为孤寡老人读诗、做手工。

“从1个人到14个人,再到带动11户家庭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桂花的智慧在于把‘个体热情’转化成了‘集体行动’。”黎洋评价道,以前社区搞活动要“求着居民来”,现在“妈妈帮帮团”一招呼,大家主动报名,这种自治活力是花钱买不来的。

更让人惊喜的是“和平少年团”的成长。11名小志愿者跟着李桂花走进社区里大街小巷,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当起“小小讲解员”。“比我们社区工作人员说十句都管用。”黎洋笑着说,这些孩子正在成为社区治理的“后备力量”。

一间教室撑起的守护

破解民生服务新难题

2023年暑假,和平社区办公室的电话被双职工家长们打爆了。李桂花看着社区登记册上的数十个名字,咬咬牙把小区里的儿童之家升级成“小小生活家”托管营。

她利用小区业主群、读书会微信群等,号召暑期返乡大学生参与托管志愿服务;自己熬夜编写课程表,既有作业辅导,也有烤月饼、种绿植等生活课。7岁的轩轩曾是“手机控”,通过参与“小小生活家”托管营迷上了烘焙。“他举着自制的冰皮月饼跑向父母时,眼里散发出自信的光,让我感到一切付出都值得。”李桂花说。

如今,李桂花所创办的沁馨读书会已衍生出课后托管、寒暑假实践等低尝+公益的服务模式,还设立了公益基金池,用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现在桂花开展的四期托管服务下来,家长满意度、作业完成率、安全零事故率三个‘百分百’的成绩单,成了我们社区志愿服务的样板。”黎洋分析,“公益托管+”模式,精准破解了双职工家庭的痛点。这不仅缓解了家长的育儿压力,更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温度,对社区的信任感自然就上来了。

小区居民黄女士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以前接孩子放学,要么送托管班要么锁在家里,现在有了桂花老师的托管营,孩子开心,我们放心,对社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强了。”

从一盏灯到一片光

构建社区治理新生态

在李桂花的抽屉里,压着一叠证书:2022年“成都市社区教育最美志愿者”、郫都区“百姓学习之星”,她带领的五彩城沁馨读书会获评“优秀市民自主学习团队”,2024年“沐浴书香、快乐成长”项目还入选了郫都区“益邻·微光营”优秀项目。

但更珍贵的,是她用五年时间构建的“公益生态网”——整合社区专业社工组织、小区返乡大学生资源等形成“多元联动机制”,350余人的读书会社群,14人的“妈妈帮帮团”,还有那些主动加入的居民志愿者……都是宝贵资源。“她让我们明白,社区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妈妈帮帮团”成员李杰说。

如今的和平社区,邻里陌生感少了,互助氛围浓了。2025年元宵,读书会办的“垃圾分类游园会”吸引100多组家庭参与,孩子们在套圈游戏里学分类知识,家长们在共读中交流育儿经验。“这种‘文化+治理’的模式,正在让社区真正成为幸福共同体。”黎洋总结道。

暮色渐浓,儿童之家的灯依然亮着。李桂花正和几位妈妈商量下周的春日读诗会,窗外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这盏灯,从一个人的坚守变成一群人的守护,照亮了邻里间的善意,更照见了基层治理的温暖路径——当每个普通人都愿意为社区点亮一盏灯,文明新风自会传遍街巷。

“看到大家因为读书会更亲近,社区因为我们的努力更美好,这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李桂花望着灯下读书的孩子们,眼里的光比灯光更亮。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