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曼青 文/图
远山含黛,溪水潺潺。当晨曦洒满团结街道石桥村,曾金会的身影已穿梭在田埂与村道间,看项目进度、访百家民情,这是他扎根基层的日常。从推动双居寺危旧老桥重建,到谋划村社道路路灯亮化工程,这位基层人大代表用一件件民生实事,在群众心间架起“连心桥”,点亮“幸福灯”。
心系危桥
架起民心的“通途”
在石桥村党群服务中心见到曾金会时,他正和工作人员、村民代表围坐畅谈。从邻里琐事到村庄规划,话语间满是烟火气。“扎根基层,天天打交道的是群众,心心念念的是民生。”谈及履职初心,他的话朴素却滚烫。
双居寺老桥横跨毗河支流,一头连着石桥村,一头系着新都区新繁街道渭水社区。这座重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拱桥,不仅是周边群众走亲访友、务工经商的必经之路,更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可岁月侵蚀让“民心桥”渐成“闹心桥”,桥体裂缝蔓延、栏杆破损斑驳,往来行人和车辆时刻面临安全隐患。
2022年,曾金会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收到群众集中反映:“每次骑车过桥都提心吊胆。”“雨季桥面打滑已导致多起事故。”从那天起,这座危桥成了曾金会的“心病”。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他多次实地勘察,详细记录桥梁的损坏情况。并积极与村两委、街道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多次参与组织召开协调会,邀请交通、规划、财政等部门负责人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如今,站在即将施工的桥址旁,曾金会在笔记本上新添了一行字——“民心桥,既要通车马,更要通民心。”
点亮乡路
照见幸福的“暖光”
除了危桥改造,曾金会始终牵挂着村社基础设施的“毛细血管”。
“团三路到龙腾大道那段路,路灯早就不亮了,晚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一次村民代表座谈会上,这句话让曾金会彻夜难眠。会后,他连续一周带着手电筒在村道上巡查,挨家挨户询问需求,最终绘出一张详尽的“照明需求地图”——哪里是急弯险段,哪处是放学必经路,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为让方案精准落地,他和村两委干部逐段勘察,确定每盏路灯的安装位置。“这里灯要高些,能照到路口监控。”“这段有急转弯,得装两盏才安全。”笔记本上,除了技术参数,更记着“李婆婆家后门”“张大爷晨练路”等暖心细节。
“等路灯亮了,我们广场舞队就能重开张喽!”村民陈大姐的期待,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目前,路灯亮化工程正在做预算方案,预计年底实施。
“群众工作没诀窍,就是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家事,用真心换真心,村集体才拧得成一股绳。”多年基层工作,让曾金会攒下了一抽屉民情记录本。翻开泛黄的纸页,他从2017年担任区人大代表以来的履职轨迹清晰可见,2022年提出解决红光广场北延线到团三路道路延伸工程、2024年提出石安路人居环境整治……每一页都写满群众的急难愁盼,也记着他奔波的足迹与解决方案。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道路上,在为民服务的征程中,曾金会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又坚定地向前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