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芯屹 文/图
成都世运会日益临近,一批承载着巴蜀文化基因的特许商品正成为市场焦点。在安靖街道的绣里·蜀绣融合创新产业园内,数十名绣娘指尖翻飞,将世运会吉祥物“蜀宝”“锦仔”的形象绣制于真丝底料之上,这些融入非遗技艺的冰箱贴、车挂等文创产品,正通过全球赛事平台向世界讲述中国刺绣的东方美学。
“这里过渡要用晕针,动物的毛发得靠施毛针才能立体。”非遗传承人、蜀绣大师鲁莉向绣娘示范着蜀绣核心针法。在她身旁,一件件世运会特许商品已初显雏形:吉祥物“蜀宝”的灵动眼神、“锦仔”的憨态可掬,都在蚕丝线的明暗交织中跃然布上。在鲁莉看来,世运会带来的不仅是订单量的增长,“通过这次世运会的平台,我相信会有更多人被蜀绣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从而爱上这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以“针脚整齐、线片光亮、色彩明快”著称,其独特的“晕针”技法能让色彩自然过渡,宛如水墨画般层次分明。此次世运会特许商品制作中,绣娘们既保留了“滚针”“沙针”等传统技法,又创新采用渐变丝线,让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达成巧妙平衡。“目前首批数千件蜀绣冰箱贴已完成80%的订单,蜀绣车挂和蜀绣体验包等产品也在赶制中。”产业园工作人员王高杰展示着产品清单。这些定价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的商品,自在绣里·蜀绣融合创新产业园世运会特许商店和锦江区大慈寺绣兰道世运会特许商店上架后,深受市民游客的喜爱。有外地游客表示:“把熊猫和芙蓉花绣在冰箱贴上,这是最有温度的成都记忆。”
“这些作品每针每线都藏着成都的故事,凝聚着大家的心血,我们希望通过世运会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蜀绣的精妙。”绣娘吴燕从事蜀绣工作12年,她最期待的是外国友人收到这份“成都礼物”时的惊喜。
从绣绷上的传统纹样到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蜀绣的蜕变正是成都“以赛为媒”传播非遗文化的缩影。当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聚焦蓉城,这一针一线织就的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是一座城市向世界递出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