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邓虹近日,郫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党支部凭借在党建引领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社会公益等多方面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2024年度成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7/24/001167.html

等待处理…

“救在身边”炼成标杆党支部 郫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以党建赋能促急救服务升级

记者 邓虹

近日,郫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党支部凭借在党建引领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社会公益等多方面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2024年度成都市公立医院标杆党支部,为医院党建工作再添“新名片”。其以“救在身边”品牌为抓手,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急救服务效能,在急危重症救治、社区急救普及等方面交出亮眼“成绩单”,为全区卫生健康事业树立了标杆。

党建铸魂

让党徽闪耀急救最前线

7月15日中午,一阵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打破了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宁静。“55岁男性,工作中突发胸痛,疑似急性心肌梗死!”分诊护士快速接诊,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心电图检查、抽血化验、术前准备……各个环节无缝衔接,最终患者成功获救。

在急诊科,像这样疾风骤雨般地抢救随时都可能发生。作为医院面向社会与广大患者的第一窗口,这里既是医院“第一道防线”,也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生死时速就是我们的日常。”党支部书记孔令军表示。就在前一天,急诊科刚成功抢救一名因热射病导致41度高热昏迷的患者,党员医生连续守护病床,直至患者转危为安。

这样的高效抢救并非偶然。今年4月,28岁外卖小哥小杨因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出现严重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党员骨干张华带领重症团队果断启动装机仅一个月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40分钟内完成体外生命支持。

“看着患者转危为安,所有的疲惫都值得。”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话语道出了这份职业的坚守。“关键岗位有党员、突击任务有党员、困难时刻有党员”是支部的鲜明特色,党员主动扛下最累的夜班和节假日班,遇到重大抢救总是冲锋在前。

在与死神赛跑的急诊前线,医护人员不仅展现着过硬的专业素养,更彰显着“党建+急救”的深度融合成效。急诊科党支部创新学习形式,将组织生活从会议室延伸到抢救一线——在病床旁讨论“绿色通道能否再快几分钟”,在候诊区琢磨“怎样让医患沟通更暖心”。通过“三会一课”推动精细化管理,以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硬指标检验党建成效,真正构建起“党建+健康”服务新格局。

服务延伸

急救技能扎根社区网格

“在抢救室争分夺秒很重要,但让更多群众掌握急救技能同样关键。”孔令军的话,推动着党支部将服务延伸到社区——秉持“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该支部主动与辖区各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将急救知识普及工作融入“微网实格”治理体系。

孔令军带领党员骨干多次深入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活动。他们通过生动形象的理论讲解与现场实操演示,向社区居民传授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常见意外伤害应急处理方法,手把手指导居民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这种“理论+实操”的培训模式成效显著,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升,获得社区广泛好评。据社区工作人员反馈,接受过培训的居民中,已有数例成功实施急救的案例。“现在看到意外发生,我们不再是束手无策的旁观者了。”一位学员这样描述培训带来的改变。

在提升居民急救能力的同时,党支部还积极推动公共场所AED配置工作,培训更多工作人员掌握急救技能,在城市中广泛布局“救命点”,让急救服务触手可及,真正做到“救在身边”。

“此次入选成都市公立医院标杆党支部,既是对急诊科党支部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全区卫健系统树立了党建标杆。”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该院创伤中心团队在第四届“王正国创伤医学菁英杯”大赛中表现优异,一举夺得四川、西藏赛区特等奖,展现了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专业实力。接下来,该院将以两项荣誉为契机,进一步推广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先进经验,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郫都赛区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举行 10支队伍轮番绽放乡土魅力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