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雷茜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命题下,政务服务如何从“能办”向“好办、快办、贴心办”跃升?郫都区以一项“小切口”改革给出了答案。
今年初,郫都区政务服务管理和行政审批局创新推出“着急办”档案服务机制,通过流程再造、资源整合和精准响应,让企业“跑一次路、办几件事”的期待化为现实。仅半年时间,已有1617家企业享受到半小时提档的便利,政务服务的温度与速度在此交融升华。
“着急办”直击企业痛点:
5日变半小时的效率突破
时间回溯到今年1月21日,一通电话引起了区政务服务管理和行政审批局档案科工作人员的注意。来电人是四川小雏菊影业有限公司的李女士,人在外地的她急需提取公司变更档案,却发现因网上变更流程提交资料审核通过后还未领取书函,导致变更资料未归档且还未移交到档案科。按常规需等待5个工作日才能提档,而她只有一天时间往返。
面对这一特殊情况,档案科立即启动“着急办”机制——协调上级部门加急推送网办数据,同步进行电子化处理。短短半小时后,李女士就提取到了新的章程,她手拉着行李箱专程到档案科表达感激:“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为你们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点赞!”
长期以来,企业登记档案需在领取营业执照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电子化归档,这一流程虽规范但缺乏弹性。面对企业因项目投标、合同签订等紧急场景提出的“当天提档”需求,传统服务模式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一痛点,郫都区建立绿色通道——当企业在领取营业执照当天急需提档时,只需提出申请,即可启动加急流程,确保半小时内获取所需档案。
截至目前,该机制已累计为1617家企业按下“加速键”,节省下来的时间与精力,成为企业实实在在的发展助力。
流程再造:
精准切割企业登记“堵点”
“着急办”的背后,是郫都区对政务服务流程的系统性重构。据了解,为更好地解决企业紧急诉求,郫都区从企业登记方式入手,构建了双轨并行、精准响应的服务路径。
针对线上登记企业,数据推送、资料移交、数字化处理等步骤同步进行,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无缝衔接压缩内部流转时间;针对窗口登记企业,则实行“直通车”模式,通过“资料直传”跳过中转环节,档案处理效率显著提升。
这种分类施策的精准服务模式,使档案服务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对接,精准切中企业“即办即取”的核心诉求。
资源整合:
专业赋能打造档案服务“新生态”
在提升服务速度的同时,区政务服务管理和行政审批局档案科始终严守信息安全底线,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构建“专业公司+自身团队”协同工作模式,既提高了档案数字化准确性,又确保了数字化档案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效提升了企业档案工作的质效。
“我们既要当好企业发展的‘急救员’,也要做好档案安全的‘守门人’。”区政务服务管理和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着急办”机制实施以来,档案服务零差错、零投诉,企业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5%以上。
【记者观察】
从“5个工作日”到“半小时立等可取”,郫都区的探索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政务服务效能的提升,不仅需要技术手段的革新,更需要服务理念的突破。当“急企业之所急”从口号转化为制度设计,当“数据跑腿”替代“企业奔波”,政务服务便真正实现了从“能办”"到“好办”的跨越。这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思维,无疑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值得借鉴的“郫都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