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雷茜入汛以来,郫都区经历了多轮极端天气过程。面对当前“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的严峻挑战,郫都区以“四轮驱动”模式构建防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7/21/001156.html

等待处理…

严阵以待 郫都区“四轮驱动”织密防汛安全网

记者 雷茜

入汛以来,郫都区经历了多轮极端天气过程。面对当前“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的严峻挑战,郫都区以“四轮驱动”模式构建防汛减灾体系,通过强化会商研判、深化隐患排查、严格值班值守、创新宣传教育,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防汛安全网,全力守护城市安宁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会商研判:

科技赋能 实时跟踪雨水情

防汛关键立足于“早”。为确保安全度汛,郫都区抢抓时机、精心组织开展汛前准备工作。早在年初,全区便进一步完善了各级防汛指挥机构设置,明晰工作职责、明确人员组成,实现防汛关键时期主要领导直联抢险一线的扁平化指挥体系,打通防汛指挥“最后一米”。

如何实现防汛调度指挥的统一高效?面对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郫都区建立多部门联合会商机制,整合气象、水务、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数据,开展雨情水情会商研判,提前安排防范应对工作。

“我们依托智慧水务平台,对全区主要河道、低洼内涝点等重要点位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应急处置。”区水务局防汛科负责人罗朝鹏介绍。此外,区气象局实时更新降雨预报,并通过短信、微信群、政务平台等渠道向各街道(镇)、各成员单位推送预警信息,确保防汛指令直达一线。

加强“三查”工作:

闭环管理 打好防汛提前量

郫都区创新实施“三查三清”工作法(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清隐患、清责任、清预案),构建“街道(镇)自查+部门行业检查+重点抽查”的三级排查体系。

6月29日,气象预报我区将有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区积极采取“现场巡查+远程视频监控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降雨量较大的街道(镇)开展排查,共出动车辆154次、抢险人员705人,排查点位120余处,处置险情35处;

7月2日至5日强降雨过程,区防汛办接到紫坪铺水库泄洪通知,赓即通知干渠沿线各街道(镇)、主管部门立即开展河道巡逻巡查及人员转移避险,共排查出河道行洪安全隐患21处,均第一时间采取工程措施解决……

从精准预警、高效排查到科学解决,郫都区通过“防、救、复”全流程闭环管理,成功应对了多轮强降雨挑战。这套高效协同、科学专业的防汛体系,不仅迅速恢复了城市秩序,更在实践中筑牢了守护城市安全运行和市民美好生活的坚实堤坝,赢得了广泛赞誉。

严格值班值守:

平战结合 做好人员物资保障

面对今年较为严峻的防汛形势,从5月1日起,郫都区开始执行24小时在岗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及时准确地将雨情、水情、灾情信息上传下达到位。

与此同时,秉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防汛思想,郫都区抓实防汛应急演练、抢险队伍建立和防汛物资储备。截至目前,按照集中和分散原则,全区已完成各行业、各类别防汛应急演练100余次。全区共备勤抢险人员3300余人,储备编织袋20.67万条、照明设备86套、砂石料420.17万立方米等各类防汛物资,确保关键时刻物资备得足、调得动、用得上。

多维立体宣传:

群防群治 提升防灾意识

为提升群众防汛减灾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郫都区创新推进“线上+线下”防灾宣传矩阵。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务新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推送发布防汛科普、避险指南;线下利用社区广播、电子屏滚动播放预警信息,积极组织防汛科普知识讲座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实现防灾知识“入户入心”。

“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发放了‘防汛明白卡’,告诉我们遇到暴雨应该如何避险,还组织了疏散演练,心里踏实多了。”郫筒街道居民王女士说道。

防汛是一项系统工程,郫都区“四轮驱动”机制实现了监测预警——风险排查——应急保障——全民动员的防汛体系高效运转。指挥中心内闪烁的数据云图、河堤上奔走的巡查身影、仓库里整齐排列的救生设备、居民手机中的预警短信……共同构筑起城市防汛的生命线。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郫都区开展“迎世运,促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