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何曼青 文/图夏日的郫都,田园铺锦绣,乡村焕新颜。从蝴蝶村百合亭里新人的微笑,到食药用菌培育室里“金疙瘩”的生长;从石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7/17/001140.html

等待处理…

产业振兴步履快 美丽乡村成色足

——乡村振兴公司2025年上半年工作纪实

记者 何曼青 文/图

夏日的郫都,田园铺锦绣,乡村焕新颜。

从蝴蝶村百合亭里新人的微笑,到食药用菌培育室里“金疙瘩”的生长;从石牛综合市场的烟火气升腾,到“天府水源地”品牌的香飘万里……郫都区蜀都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乡村振兴公司)交出的这份半年答卷,字里行间写满了产业振兴的活力、乡村蝶变的欣喜,更铺展着一条具有郫都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产业融合

乡村发展动力足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让产业成为“活水源泉”。半年来,乡村振兴公司始终坚持“产业先行、融合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探索多元产业路径,让乡村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在位于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的蝴蝶村,一场农商文旅体融合的“蝶变”正在上演。清晨的百合亭旁,刚领完结婚证的市民周先生难掩喜悦:“这里环境好、有意义,听说半年就有超1600对新人来登记,果然名不虚传。”这个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落,如今凭借“婚姻登记+文旅消费”的创新模式,成为炙手可热的“爱情打卡地”。截至6月,蝴蝶村共接待市民游客约22万人次,春光里商业街、民宿乡居、文创品牌等营收超350万元。

产业融合的“郫都样本”不止于此。在郫都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由李玉院士团队与本地知名食(药)用菌企业、村集体深度合作打造的食药用菌产业链正书写着“科技富民”的故事。透明培养皿中,蝙蝠蛾幼虫在精心调配的培养基上慢慢成长,数月后将蜕变为市场价值高昂的虫草。到2026年,将实现3吨虫草的年产量,营收预计可达2亿元。

“在天麻人工培育领域,则是创新构建了‘工厂统一制袋——农户分散出菇——村集体统一包装——品牌化运营’的模式,通过农业产业的精细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推动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升级。”成都幸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瑾介绍道,目前,已有上百名村民融入这条产业链,共享发展红利。

项目驱动

沉睡资源变为发展资本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更是激活乡村资源的金钥匙。乡村振兴公司将项目建设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让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的资源。

针对25个建设项目,乡村振兴公司严明纪律保障,构建“自查自纠+专业督查+纪律监督”三级监管体系,为项目建设装上“安全阀”。上半年,累计开展安全检查119 次,发现隐患问题288个,组织安全生产培训3次,覆盖200余人次,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显著提升。

项目落地处,便是机遇生长点。位于红光街道渔塘坎村的郫都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冷链物流基地(二批次)项目全面启用,瓜果蔬菜等在冷链保鲜技术下“锁鲜”待发;友爱农科村52亩设施农用地备案顺利完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蜀都新邨社区综合体已开业,入选省级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纳入省级民生实事目标,配备便民商超、农贸市场、儿童体适能、文化阅读等服务功能,惠及周边居民。

一批闲置资产也在市场化运作中“重获新生”。石牛综合市场经改造升级后重新开业,内设商铺73个,还创新设置了快速检测室,按照“先检测后进场”的原则,保证顾客买到健康有机蔬菜;犀浦街道福源里社区生活广场招商火爆,涵盖餐饮、零售等多个领域……

未来,郫都将有更多资源被唤醒、被激活、被进行价值再造,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增量、新亮点、新动能。

品牌赋能

“土特产”走上价值链高地

郫都的田间地头,品牌的力量正悄然生长。乡村振兴公司通过构建“多位一体”品牌发展战略,已授权28家经营主体使用“天府水源地”品牌,累计销售额突破10亿元,实现价值链的跃升。

品牌赋能,让产业链条更“长”,农民钱包更“鼓”。乡村振兴公司建立“生鲜配送+农产贸易”体系,架起连接田间与餐桌的“桥梁”,上半年累计销售大米4.1万余吨、中药材10余吨,配送郫都区米面油干杂调料食材达700余种。

品牌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农产品上,更延伸到区域协同发展中。该公司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与道孚绿野农特产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道孚幸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郫都的品牌运营经验与道孚的生态资源相结合,共同开发特色农产品;与郫县豆瓣公司、鹃城味业公司达成合作,开展豆瓣类产品定制销售业务,推动“郫都味道”走向全国。这种“品牌输出+技术共享”的合作模式,不仅拓宽了市场空间,更实现了资源互补、互利共赢。

“云桥圆根萝卜、唐元韭黄……这些郫都土特产,如今在特色品牌打造下,都成了农民增收的‘金疙瘩’。”成都蜀源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大海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耕品牌建设,让更多“郫都产”赢得市场、赢得口碑。

筑牢根基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盛夏时节,郫都的广袤田野,处处绿意盎然。微风拂过,泛起层层绿浪。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粮食增产的“硬支撑”,乡村振兴公司按照“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路相连”的标准,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让良田更“良”。“通过基础设施完善、灌排体系优化和地力提升三大举措,系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后将显著增强区域抗旱防涝能力,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坚实基础。”乡村振兴公司工程部员工马寅朝表示。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乡村振兴公司在郫都区汉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搭建起无人农场智慧农场管理平台,运用农林四情监测系统、农业生产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农作物在生长期间的环境要素数据。同时,对现有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喷杆喷雾等农业机具进行无人驾驶功能改装, 推动郫都农业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加速迈进。

翻开上半年的丰收账本,一组组数据勾勒出郫都农业的韧性与活力:小春季粮经作物收获面积1780亩、蔬菜33.5亩,油菜产量30吨、小麦产量590吨,蔬菜5.5吨。大春季在战旗村、火花村、汉姜村种植水稻1300亩,其中,高产水稻试验种植120亩,今年获得稻谷绿色食品认证。同时,筛选出“郫县豆瓣”加工型专用辣椒潜力品系7个,已在湖南省、山西省中试基地试种约20亩,为“郫县豆瓣”提供优质原料保障。

这份半年答卷,是产业兴旺的成绩单,是乡村焕新的影像集,更是共富共美的序章。在郫都大地上,乡村振兴的步履坚定,未来的画卷正等待着更精彩的落笔。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