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郭芯屹 文/图在唐昌镇战旗村,青瓦灰墙的川西民居,镌刻着廉洁文化的印记,豆腐坊的“一清二白”、布鞋坊的“行必履正”等廉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7/14/001127.html

等待处理…

唐昌镇战旗村:绘就乡村振兴清廉画卷

记者 郭芯屹 文/图

在唐昌镇战旗村,青瓦灰墙的川西民居,镌刻着廉洁文化的印记,豆腐坊的“一清二白”、布鞋坊的“行必履正”等廉洁主题匾额,成为游客镜头中的“网红打卡点”。作为郫都区廉洁文化基地,战旗村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基层实践,通过“廉洁+文旅”“廉洁+治理”的创新模式,让清廉之风吹遍田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廉动力”。

多元实践

让廉洁文化融入乡村肌理

战旗村以多元载体为依托,将廉洁理念深植于文化、治理与产业的每一个环节,让清廉成为乡村发展的鲜明印记。

漫步乡村十八坊,布鞋坊“行必履正”的匾额与老师傅缝制千层底的身影呼应,传递“走正道、守底线”的深意;豆腐坊“一清二白”的标语与雪白豆花相映,隐喻干部需“清白做事”;豆瓣坊以“翻晒露”工艺为喻——“翻”即自查漏洞,“晒”是村务公开,“露”是广纳民意,让游客在体验非遗中受教。村内“廉洁诗词道”更显匠心,川西竹编长廊刻着“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等诗句,与荷塘构成“诗景寓廉”的田园画。

在基层治理中,廉洁是不可动摇的“硬规矩”。村党群活动中心公示栏前,“小微权力清单”清晰列出32项村级事务的流程、责任与监督方式,从低保申请到集体资产出租皆有章可循。村民罗乃点赞:“以前办事找不着门,现在按图索骥,踏实!”战旗村推行“三务公开”,每月10日定期公示党务、村务、财务,重大事项经“村民议事会”决策。新建成的粮食烘干中心从预算到施工全程公开,村纪委设“清风信箱”、开线上举报平台,对“微腐败”零容忍,让“办事靠制度不靠关系”成共识。

“战旗村还将廉洁文化与乡村旅游、非遗传承深度融合,打造出‘廉洁+文旅’的特色品牌。”战旗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祖彬介绍,战旗村整合乡村十八坊、耕地保护全民警示教育图文馆等资源,打造廉洁文化长廊、廉洁标语墙、廉洁文化作品创作传播基地等,不断丰富廉洁文化阵地的内涵。

常态长效

让清风正气滋养振兴根基

战旗村不满足于“一阵风”的廉洁建设,而是以持续创新的教育活动,让清廉成为村民的生活方式与乡村振兴的长久保障。

每周五晚,“清风剧场”的廉洁小品准时上演。《村官的烦恼》演绎干部拒礼的纠结,《阳光下的账本》展现村务公开的意义,这些取材真实的节目让观众在欢笑中明悟道理。“以前觉得廉洁是干部的事,现在才知人人有责。”村民赵娟说道。

为让廉洁教育常态长效,战旗村正推进系列创新:“廉洁家书”鼓励干部与家属互写廉政寄语,以家风助廉;“清风课堂”邀纪检干部、法律专家定期授课,筑牢思想防线;“廉洁积分”制度将志愿服务、遵守村规民约等行为量化,可兑换生活用品或文化服务,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廉洁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更是民生幸福的保障。”唐昌镇党委书记张津表示,战旗村的廉洁文化建设证明了当廉洁文化融入文化肌理、治理实践与产业血脉,当清风正气成为常态,乡村振兴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如今的战旗村,清廉已不仅是要求,更是村民的自觉追求——从非遗工坊的匠心传廉,到村务公开的阳光透明,从田间地头的廉洁标语,到剧场里的欢声笑语,这里成为了物质富足与风清气正兼具的美好家园。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郫都区“夏之融”活动让文明理念落地生根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