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曼青 文/图
昔日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的闲置宅基地,如今蝶变为功能齐全的小广场;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热情参与家园建设;企业、志愿者多方携手,共绘美丽乡村新图景——这是团结街道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实践,也正推动着街道环境从“点上美”向“面上美”全域提升。
村民“唱主角” 从“被动”到“主动”
“太和村4社这处闲置宅基地,曾长期拉低村庄颜值、影响生活质量,是社区治理的‘老大难’。”在团结街道近期举办的人居环境整治拉练活动中,太和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破解难题,村里成立工作组,深入走访村民,广泛征集“金点子”。“安装健身器材方便锻炼。”“美化脏污墙面。”……一条条建议被认真记录。经过反复协商优化,兼具实用与美观的建设方案最终成形,真正让村民成为家园治理的主角。如今,这片曾经的荒地焕然一新,变身为集健身路径、休闲座椅、景观花园、文化墙绘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空间,成为太和村4社的亮眼名片。
太和村的蜕变是团结街道居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的缩影。在石桥村,“院落坝坝会”成为激发村民热情的重要平台。会上,大家围绕道路硬化、沟渠清理、景观打造等畅所欲言,通过“群众提、代表议、集体定”的方式,将村民建议转化为整治方案。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清理门前杂物、参与植树绿化,实现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凝聚起共建美丽家园的强大合力。
多元共治 齐心为乡村“美颜”
石桥村的整治实践中,企业角色也在深化,从传统的捐钱捐物转向主动成为共治主体。企业行动范围从清理自家门前屋后延伸至公共环境治理,逐步形成“门前自管+区域共建”模式,实现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身份转换。这不仅确保了企业周边的整洁,更助力团三路等公共区域实现了“绿美亮”,构建起“政企民”协同发力的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
宝华村则打响了由党员、战旗红志愿服务队、村民代表、“团结好人”及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活动中,党员率先垂范,主动认领“责任区”。刚毕业的学生志愿者也积极贡献才智,将亲手制作的工艺品装饰上墙,为墙面增添微景观。众人齐心协力下,道路、沟渠重现洁净,乱堆乱放的杂物被整齐的绿植取代,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居民的广泛参与,不仅显著改善了团结街道的整体环境,更凝聚了党群力量,增强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并感染带动更多村民自发加入整治行列。如今,行走在团结街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居环境新场景随处可见。据悉,团结街道将着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每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拉练活动,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吸引更多居民加入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携手共建共享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