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郭芯屹盛夏时节,走进唐昌镇战旗村,柏油路蜿蜒伸展,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文化广场上歌舞升平,志愿者穿梭于田间地头……这座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7/03/001094.html

等待处理…

战旗飘扬 解码全国文明村的“常青”之道

——唐昌镇战旗村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记者 郭芯屹

盛夏时节,走进唐昌镇战旗村,柏油路蜿蜒伸展,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文化广场上歌舞升平,志愿者穿梭于田间地头……这座连续多年蝉联“全国文明村”的村庄,正以蓬勃的生机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文明密码。从合并周边村后的“强村带弱村”,到志愿服务积分制的创新实践;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深耕细作,到《村规民约》下的移风易俗,战旗村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走出了一条“党旗红”引领“生态绿”、“制度实”滋养“民风淳”的特色发展之路。

志愿服务

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奉献”的积分变化

“洗衣液300积分,大米200积分,牙膏150积分……”在战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积分兑换柜前,管理员王友媛正为村民登记积分。这个看似普通的货架,却是战旗村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的“秘密武器”。

“我们创新积分激励模式,将积分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文明户评比等活动紧密挂钩。村民全程参与积分制度的制定与管理,积极性特别高。”王友媛感慨道,“以前让村民参加活动要三请四邀,现在大家争着抢着报名。”战旗村创新推出“志愿服务积分制”,村民通过参与矛盾调解、环境整治、文化宣传等志愿服务累积积分。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传统志愿服务的“单向输出”模式。

“我每周都参加垃圾分类督导,既能为村里出力,又能攒积分换日用品,一举两得!”村民张大姐笑着说。更令人欣喜的是,志愿服务逐渐从“任务”转变为“习惯”。

不仅如此,战旗村充分发挥文明实践站的资源优势,广泛汇聚村内的道德模范、五老乡贤、致富能手、能工巧匠以及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战旗红志愿服务队等常备志愿队伍,常态化地组织理论宣讲、文明劝导、环保活动以及科学普及等丰富多彩的公益项目。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展览和文艺演出,实践站致力于向村民们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统计,这里年均举办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多达100余场,每月都有精心策划的活动,每周都有丰富多彩的节目上演。

在战旗村,志愿服务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全员参与、全域覆盖”的志愿服务生态,让文明之风浸润每个角落。

党建引领

以村规民约着力推进乡村善治

“合并后村子面积大了、人口多了,如何让新老村民心往一处想?”面对这一难题,战旗村给出了答案——以党建引领制定村规民约,构建“强村带弱村”的治理格局。

“禁止乱搭和乱建,公共区域要共享。先富不忘带后富,创新创业奔小康……”这是战旗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而这份村规民约是与村民们商量,集思广益而来的。

在战旗村“两委”看来,村规民约的制定是村里的事,是从传统习俗、村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中总结出来的,需要得到全体村民的普遍认可,村民作为主体,更应征求大家的意见。为此,战旗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造“有事共商量”协商议事模式,大小事宜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商议的方式解决,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度提升,参与乡村治理等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断攀升,实现村里的事大家管、大家议、大家办。“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村规民约的落地执行,村民自我约束意识明显增强,村干部干事创业更有激情,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切实成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有效载体。”战旗村党委副书记彭祖彬说,这种“党建+治理”的模式,让战旗村在合并后迅速实现“1+1>2”的效应。

“现在村里打牌的少了,锻炼的多了;大操大办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矛盾纠纷少了,互助友爱的多了。”村民高杨真切感受到近些年战旗村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村容村貌的“外在美”,更体现在村民精神风貌的“内在美”。

生态与文化

双轮驱动绘就文明底色

漫步战旗村,绿树成荫的生态步道与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相映成趣,乡村十八坊内布鞋、蜀绣、竹编等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战旗大舞台上川剧变脸引得阵阵喝彩……这里,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正成为文明建设的两大引擎。

战旗村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战旗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了村上经济效益好但污染严重的铸铁厂、化肥厂等5家企业,搬迁了5户规模养殖场。近年来,战旗村大力治理面源污染,推行垃圾处理,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清运,实现污水统一收集、达标排放。高杨指着自家小院说:“现在家家有菜园、户户通燃气,像住在公园里!”

文化传承方面,战旗村深挖“战旗”精神内涵,将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举办大地艺术节、农民丰收节、农民运动会、诗歌节等,传承发扬巴蜀农耕文明;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改变村民的传统思想、思维方式,引导村民抓住惠农政策机遇,谋长远、做大账,树立契约精神,增强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全国文明村非一日之功,更非一纸奖状。”在彭祖彬看来,战旗村的“常青”密码在于“党旗红”引领“生态绿”,“制度实”滋养“民风淳”。从合并初期的“强村带弱村”到如今的“全国文明村”,战旗村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共青团成都市郫都区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开幕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