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芯屹 文/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在古蜀文明发祥地郫都区,郫县豆瓣、安靖蜀绣、唐昌布鞋、望丛赛歌会、古城鸟笼等非遗项目历经岁月沉淀,散发着独特魅力。郫都区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光彩。
跨界融合
非遗焕发新活力
盛夏的郫都,处处洋溢着非遗与现代生活交融的活力气息。在绣里·蜀绣融合创新产业园里,草坪、绿道、蜀绣商业街串联起“蜀绣”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穿针引线”乐趣,亲手完成一件小绣品,也可以在野餐、露营中享受悠闲时光,还可以到亲子牧场呼吸新鲜空气。
郫都区拥有丰富的非遗旅游资源,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推出郫县豆瓣的工业旅游路线,通过观光、体验、宣教、互动、购物等形式,让游客充分感受郫县豆瓣文化的精髓;唐昌布鞋坊通过前店后坊的模式,将生产销售和现场互动体验融合在一起;古城鸟笼博物馆则让游客感知竹编鸟笼文化,体验传统制作技艺……郫都区充分发挥非遗资源的优势,将非遗与旅游、研学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旅游、研学产品和线路,不仅能让游客深入体验非遗文化,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非遗的跨界远不止于此。安靖街道携手贵州茅台、泸州老窖、腾讯游戏等,展开“蜀绣+”跨界合作,与大运会、世运会等大型国际综合体育赛事“联动”,让蜀绣登上世界舞台;郫县豆瓣与冰淇淋、月饼创新融合,跻身甜品赛道;与宽窄巷子跨界联名,与土耳其菜混搭,架起一座座味觉桥梁……
“非遗+旅游”“非遗+赛事”“非遗+文创”等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为非遗插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金翅膀”。郫都区积极寻找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打通非遗与其他产业互通联动的渠道,构建互促共赢、丰富多元的产业链,让非遗在保持原生态本色的同时,充分彰显时代价值、经济价值。
科技赋能
让非遗技艺“潮”新变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为非遗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郫都区积极拥抱科技,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非遗技艺相结合,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郫县豆瓣之乡”,郫都区聚集了大大小小的郫县豆瓣生产企业超70家,其中不乏佼佼者。在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集团有限公司的工厂里,来自德国的SAP智能管理系统正在实时监控着每一个发酵环节的温度和湿度。公司采用智能化翻晒、成品自动包装、AGV机器人叉车、MES生产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实现绿色智能生产,引领郫县豆瓣生产制造进入“工业4.0”时代。丹丹豆瓣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老师傅凭经验控制发酵,现在数据说了算。我们的出口产品微生物合格率因此提升到了99.8%。”
无独有偶。在蜀绣创意中心,蜀绣创意产品十二生肖小夜灯受到市场欢迎。“这款产品将AI绘画与传统刺绣结合,以生肖文化为切入点,创造出独特的‘潦草风’蜀绣图案。”安靖街道办事处文化综合服务站站长杨敏介绍,蜀绣在科技的助力下,实现了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华丽转身。据了解,郫都区成立安靖蜀绣学院,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建立研究中心,与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建立“蜀绣国际文创研究中心”,研发AI辅助纹样设计系统,设计出蜀绣产品100余件;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建立“织绣技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蜀绣特色“四川省版权示范基地(园区)”,入选2025年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建立蜀绣电子数据库,收录产品照片1000余幅,纹样5000余个;实施蜀绣数字藏品设计、研发、制作创新项目,发行作品30余幅。
科技的介入,解决了非遗技艺传承中面临的效率低、产量小等问题,在算法与“数据流”的加持下,非遗技艺正经历从“口传心授”到“数智传承”的转换。
璀璨非遗
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郫都文脉源远流长,非遗项目丰富多彩,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1项。许多非遗代表性项目成为传播郫都文化的“金名片”。
非遗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2009年,郫都区便开启了蜀绣产业园建设之路,如今已建成我国唯一以蜀绣为主题的产业园,成为成都市蜀锦蜀绣“双基地、一中心、一展会”的蜀绣传承发展基地。更是出台了《郫都区促进蜀绣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成都市郫县豆瓣产业发展促进办法》等激励政策,从创新载体建设、跨界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引进、市场拓展营销、品牌培育打造等方面进行全覆盖扶持。
5月29日,安靖国际刺绣艺术周在绣里·蜀绣融合创新产业园举行,全国40个绣种、95名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汇聚安靖街道,进行技艺展示、产业研讨;6月11日,郫都区第四十二届望丛赛歌会在望丛祠广场唱响,赛歌会围绕非遗保护与发展,通过赛歌展演、民俗体验、文化研学等形式,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文化盛会……近年来,郫都区通过举办各类非遗赛事活动以及多元交流合作等推动非遗传承发展。
此外,郫都区加强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利用,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将非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非遗文化,为非遗的传承播撒希望的种子。如今在郫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苦学技艺,成为非遗传承人,用双手和智慧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