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延 文/图
“叮!您有新的订单!”清晨六点,城市还未完全苏醒,外卖小哥小王已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随着新经济业态的蓬勃发展,诸如小王这样的新就业群体迅速扩大,他们就像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撑起“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然而,“进门难、停车难、休息难”等痛点却像一道道无形的墙,将他们与社区生活隔离开来。
在红光街道三观社区,一场名为“暖‘新’行动”让这里没有冰冷的“禁止入内”标语,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手绘地图、一个个专属停车区、一处处24小时亮灯的“幸福驿站”。
定制地图、专属车位
小区门口写满人情味
“以前送外卖到上置雅宾利小区,4栋在哪儿要找10分钟!”外卖员肖先生擦着汗回忆道。这个拥有15栋的大型小区,楼栋编号像迷宫般复杂,配送超时投诉曾是肖先生的“心头病”。如今,小区门口那张有着清晰标注了所有楼栋的“暖‘新’地图”彻底解决了他的烦恼。
目前,三观社区已在6个小区完成“暖‘新’场景”改造,发布16张定制地图,覆盖辖区80%的新就业群体。除了特制地图,小区门口还画有醒目的“快递外卖专属停车区”。
“车停路边,进小区送餐时,害怕车被拖走和被偷。”美团骑手小李道出了外卖员群体的普遍困境。在三观社区,这些画着彩色图案的框线,允许临时停放20分钟,既保障了小哥们的配送效率,又避免了乱停车纠纷。
上置雅宾利小区保安唐自红对变化感受颇深,“以前天天要和小哥‘打游击’,现在他们主动停到指定区域,我们帮忙看车,业主投诉也少了。”
为了让外卖和快递小哥们方便进出小区,在三观社区不少小区门口,都贴有一张二维码,外卖快递小哥自行扫码便能进入小区进行订单派送。更暖心的是,停车区旁还配有配备应急药箱、共享充电、热水供应等6项基础服务。让炎炎夏日里的小哥们,能安心喝口水再出发。
构筑“10分钟关怀圈”
外卖小哥:被暖到了
当夜幕降临,荣胜和火锅西郡英华店的“微驿站”亮起暖黄灯光,外卖员小陈接满一杯冰镇柠檬水,大口喝了起来。这个由社区联合商家打造的24小时服务点,不仅有免费茶水、小吃,还提供手机充电、雨衣借用等12项服务。“有被暖到。”解渴后的小陈伸出大拇指。
这样的“微驿站”在三观社区已有16家,形成独特的“10分钟关怀服务圈”。在社区三观庙街,社区食堂还推出“暖‘新’套餐”,针对新就业群体给出优惠折扣,两荤一素仅需12元。
“我们不仅要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更要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三观社区党委书记介绍说,社区70%的面积为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装备与制造片区,人口居住密集,然而社区内没有成熟商圈,因此进入社区服务的新就业群体人数较多,开展“暖‘新’行动”旨在重构服务生态圈的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暖“新”氛围。
夜已深,社区“幸福驿站”的灯光依旧明亮。一杯温水、一张地图、一个微笑,让奔波在路上的新就业群体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