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小莉
清晨,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丹豆瓣)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产品,大屏实时显示着各项数据指标。岳鹏轻点鼠标,调出最新的生产曲线,仔细对比着各项数据谈道,“通过‘智改数转’,不仅效率大幅提升,郫县豆瓣的品质也更加稳定。”这位从法学院走出的企业家,用20余年时间,将郫县豆瓣的醇香带向世界,也在坚守与创新中诠释着四川省劳动模范的精神。
破浪前行
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最早,郫县豆瓣同质化竞争严重。”岳鹏指着大屏幕上跳动的生产数据回忆道。1998年,岳鹏从四川大学法学院毕业,2003年任丹丹豆瓣总经理。彼时,郫县豆瓣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公司迅速调整战略,开拓海外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岳鹏带领团队跑遍全国各大商超,与国际采购商反复谈判,硬是将原本局限于西南地区的郫县豆瓣,推向欧美、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丹丹豆瓣的产品线不断丰富,从传统的郫县豆瓣到火锅底料、泡菜、多功能复合调味料等,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矩阵。生产线日均产量超百吨,厂区外运输车辆川流不息,成为全球最大的郫县豆瓣单体生产基地,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郫县豆瓣”的金字招牌。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岳鹏还积极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他加强厂区技改、信息化建设、工业旅游、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发,不断拓展市场和创新销售模式,实现操作人工智能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岳鹏深知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紧密相连。在他的带动下,公司不仅解决了周边500余名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种植、竹编、塑料、运输等相关配套产业的蓬勃发展。
创新突破
技艺革新的“弄潮儿”
岳鹏不仅是一名企业家,更是郫县豆瓣传统工艺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他醉心于研究郫县豆瓣传统工艺,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专用辣椒品种选育、复合调味品新品开发以及现代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等领域深耕不辍。
2008年,他牵头的“灾后重建与优质郫县豆瓣产业化开发”项目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011年,“郫县豆瓣复合菌发酵技术产业化开发”成为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岳鹏带领团队日夜攻关,反复试验。为了找到最佳的微生物菌种配比,他们进行了上千次实验,记录了海量数据。
最终,这些项目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大幅缩短了发酵时间,促使生产周期缩短三分之一,降低30%至40%的成本,生产率提高了40%至50%,为郫县豆瓣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郫都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业协会会长,岳鹏还大力倡导规范行业生产经营行为,抓标准建设。他牵头制定多项团体标准,对郫县豆瓣的绿色生产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倾囊相授
技艺传承的“引路人”
“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岳鹏始终将培养郫县豆瓣传统工艺技术人员视为己任。从最初有人请教就悉心讲解,到如今定期开展系统培训;从为技术骨干授课,到关注基层员工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他不遗余力地传播技艺。
在一次培训中,一名年轻员工对如何提高郫县豆瓣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感到困惑。岳鹏亲自带他深入车间,从原料选择、发酵温度控制到时间把握等方面,一一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公司培养出大批技艺精湛的“大师傅”,他们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检验设备相结合,为郫县豆瓣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回馈社会
公益路上的“践行者”
“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但一刻也不能忘本!”这是丹丹豆瓣一直践行的承诺。多年来,岳鹏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丹丹豆瓣捐款捐物180万元;2013年芦山地震,又捐款捐物20万元,为灾区重建贡献力量。
他还心系教育事业,2020年为郫都区安德学校小提琴设备项目捐赠爱心资金近12万元;2024 年先后为当地小学教育发展捐款共计5万元。此外,岳鹏自掏腰包为当地两个村子修建村道、水渠,资助多名贫困孩子完成学业,每年定期资助每名学子4800元,直至他们毕业。这些善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从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到技艺传承的“守护者”,从产业升级的“推动者”到公益事业的“践行者”,岳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