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邓虹 文/图当周末休闲与科普研学奇妙碰撞,郫都区“科普班车”正成为市民家庭的新选择。4月12日,郫都区“科普班车”公益科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4/24/000841.html

等待处理…

郫都区“科普班车”发车 载着知识与趣味驶向周末

记者 邓虹 文/图

当周末休闲与科普研学奇妙碰撞,郫都区“科普班车”正成为市民家庭的新选择。4月12日,郫都区“科普班车”公益科普项目正式启动,首期“农耕体验之旅”和4月19日的第二期“非遗文化之旅”相继发车,累计吸引47组亲子家庭参与,活动通过视频号全程直播,线上观看量突破6.2万人次,在市民中掀起一股科普研学热潮。

从杂交水稻到非遗技艺

科普研学成周末新时尚

4月12日,满载期待的“科普班车”驶向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开启首趟“农耕体验之旅”。活动现场,孩子们化身“小小科学家”,在科研人员指导下,小心翼翼地使用显微镜观察水稻种子结构,细致入微地探寻杂交水稻的微观奥秘。户外稻田边,家长孩子围在一起,认真聆听科研人员讲述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背后的科研故事,那些攻克技术难关的艰辛与坚持,让科学家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孩子以前只在课本上听说过杂交水稻,这次能亲手触摸种子,还听了袁爷爷的故事,回家路上一直兴奋地分享,感觉他对农业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市民张女士的感慨,道出众多家长的心声。活动当天,网络直播的弹幕不断刷新,网友们纷纷点赞留言,直呼“这样的科普活动太有意义了”。

如果说首期活动带大家领略了科学的奇妙,那么4月19日的“非遗文化之旅”则让市民沉浸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25组家庭先后走进纺织非遗传承创新科普基地和川派盆景文旅产业园,开启了一场非遗技艺的探索之旅。

在纺织非遗传承创新科普基地,非遗传承人们现场展示精湛的蜀绣针法和扎染工艺,飞针走线间,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浸染晕染中,色彩变幻无穷。家长和孩子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体验纺织纹样绘制与扎染创作,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纺织作品。在川派盆景博览园,园艺大师现场演示“盘根错节、虬曲多姿”的盆景造型技艺,每个家庭都积极参与,发挥创意,制作出专属迷你盆景。“这种体验式学习让孩子既学到知识,又感受文化魅力,孩子回家后还一直念叨着要再去。”参加活动的李先生说。

四条研学线路持续发车

打造科普研学新体验

作为郫都区重点打造的公益科普品牌,“科普班车”项目全年计划开通20场,每逢周六准时发车,直至今年10月底。除已开展的“农耕体验之旅”和“非遗文化之旅”外,后续还将推出“机电幻动之旅”和“乳菌探秘之旅”。

记者了解到,“机电幻动之旅”将带领市民走进智慧交通青少年科技体验科普教育基地和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了解轨道交通发展史,模拟体验地铁驾驶、票务运营,感受无人机飞行的科技魅力;“乳菌探秘之旅”则会带领大家探秘新希望华西乳业食育教育体验中心和乳酸菌科普知识基地,了解乳制品生产科学原理,参与食育课堂,体验酸奶、鲜奶DIY和益生菌泡菜制作。

郫都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普班车”项目自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两期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专业科普结合,让市民在周末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收获知识。这种“政府搭台、基地唱戏、市民受益”的模式,正悄然改变着市民周末休闲方式,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把“去博物馆还是科技馆”列为周末讨论话题。

上篇:没有了
下篇:菜市飘书香 郫都区世界读书日解锁“烟火气+书卷气”新场景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