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4月23日,在区人民医院烧伤·创疡科病房里,刚满1岁的锐锐(化名)攥着自己的玩具车,奶声奶气的呼唤让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一周前,锐锐的奶奶正在烧水准备兑奶,转身拿奶瓶的瞬间,刚学会走路的锐锐好奇地扯下了灶台上的烧水壶,滚烫的开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哇……”撕心裂肺的哭声刺破空气,锐锐的头颈、胸部瞬间泛起大片红肿水疱,11%的体表面积被二度烫伤。
“这么小的孩子,烫伤面积超过10%就可能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加上头面部烫伤极易导致呼吸道水肿,每一秒拖延都是致命风险!”区人民医院烧伤·创疡科主任王乡宁回忆起接诊时的场景,仍捏着一把汗。锐锐被抱入抢救室时,已出现烦躁不安、尿量减少的休克早期症状,口腔黏膜充血肿胀,随时可能因喉头水肿窒息。
“启动儿童严重烧伤急救预案!”随着一声令下,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紧急展开:静脉通路迅速建立,医护人员精准计算着每一滴补液量;耳鼻喉科专家紧急会诊,喉镜下发现声带已出现轻度水肿,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气道;烧伤团队轻柔冲洗创面,小心翼翼地剪去破损水疱皮。
“我们采用并改良再生医疗技术,避免传统干性结痂对新生组织的二次损伤。”王乡宁说道,“要求护理人员为锐锐每2小时翻身一次,每4小时评估创面,连喂奶都要保持半卧位防止呛咳。”为了缓解锐锐的恐惧,护士们轮流用玩具熊逗他笑,在换药时哼唱儿歌,病房里的滴答声中,藏着最温暖的守护。
经过120小时的紧张救治,锐锐闯过了休克关、感染关、水肿关和应激反应关,创面逐渐进入修复期。“这类深度烫伤若处理不当,极易留下增生性瘢痕。”王乡宁展示着锐锐的恢复对比图,“我们早期介入康复功能锻炼指导,弹力绷带加压治疗,防疤药物外用,配合激光干预,未来瘢痕挛缩的风险将大幅降低。”
据悉,近三年,区人民医院烧伤·创疡科年均救治儿童烫伤患者超200例,成功率达100%。专家特别提醒:夏季是儿童烫伤高发期,家长应让孩子做到“三个远离”——远离灶台、远离热水壶、远离高温液体。若发生烫伤,牢记“冲、脱、泡、盖、送”五字诀,切勿涂抹牙膏、酱油等土方。 (记者 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