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邓虹 文/图每周一清晨,郫都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城运中心总会出现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身着志愿者红马甲的新发展党员们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4/10/000781.html

等待处理…

“窗口”炼初心 “服务”淬党性 郫都区“驻窗服务”让新党员在一线成长

记者 邓虹 文/图

每周一清晨,郫都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城运中心总会出现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身着志愿者红马甲的新发展党员们精神抖擞地走上服务岗位,开启为期一周的“驻窗服务”实践锻炼。这些来自全区机关各部门的党员同志,将在直接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接受最生动的党性教育,用实际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新党员”变身“服务员”

零距离服务暖民心

“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4月8日,记者在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看到,区交通局党员吴翠正在耐心解答群众咨询,区经信局党员杨塞则忙着协助市民办理业务复印手续。

这是郫都区开展“郫都先锋·驻窗服务”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加强青年党员队伍建设,郫都区创新开展“郫都先锋·驻窗服务”实践锻炼活动,分批组织近三年新发展党员到区政务服务大厅、城运中心等窗口岗位,进行不少于一周的实岗锻炼,不断锤炼党性、改进作风、增长才干。

记者现场看到,在岗位上,新发展党员们积极宣传各级各类助企政策,为群众提供“零距离”“一对一”的暖心咨询、精准引导和业务答疑,以及导办、代办等服务。“以前参加组织生活多是理论学习,这次直接面对群众解决问题,对‘为人民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杨塞在服务间隙对记者说。在他看来,这种沉浸式教育模式,让新发展党员能在服务中感悟初心,在实践中锤炼党性。

与此同时,在距离区政务服务中心不足三公里的区城运中心,来自区税务局的江兰正全神贯注地处理着“12345”热线平台的工单,从首次派件到回复跟进,再到二次派件,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每一个工单背后都是群众的急难愁盼,必须认真对待。”江兰如是说。

“驻窗服务”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当天,80多岁的芦婆婆在区政务服务中心等待家人办理业务时,因晕车不适,吴翠和杨塞发现后立即上前搀扶并陪同。芦婆婆感动地说:“志愿者太贴心了!看我难受,马上扶我到休息区,他们就像自家孩子一样。”

130名新发展党员一线淬初心

“驻窗服务”让党性教育“活”起来

“窗口工作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第一线,也是检验党员宗旨意识的试金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驻窗服务”工作已形成常态化机制,每批新发展党员都要在服务一线完成为期一周的“上岗实训”,通过“角色转换”推动“思想升华”。

为保障活动实效,区委组织部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统一向参与锻炼人员发放《“蓉易+”系列亲商惠企服务品牌知识手册》,让党员们能精准掌握各类助企政策;同时,联合入驻单位,精心制作大厅咨导、窗口巡查、网络理政、值班值守等岗位职责清单,明确“驻窗”服务任务要求与注意事项,让党员们清晰知晓工作方向与重点。

记者注意到,“驻窗服务”不是简单的志愿服务,而是构建了“岗前动员、上岗集训、过程帮带、离岗总结”的完整链条。每周一固定开展“集训”,确保“真下沉、有收获、得实效”。全区机关单位积极响应“驻窗服务”活动,组织近三年新发展党员参与实践锻炼。自活动开启以来,已有130名新发展党员干部参与实践锻炼,获得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通过一线实践锻炼,让我真切体会到,党员的身份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在交流座谈会上,党员周斌的分享发言引起共鸣。许多党员表示,通过直面群众诉求,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了更深理解。

从政务窗口到城运中心,郫都区通过创新党员教育培养模式,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理论走向实践。这种沉浸式、实战化的培养方式,不仅锤炼了党员作风,更架起了党群“连心桥”,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注入了红色动能。下一步,郫都区将把“驻窗服务”作为党员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并拓展到更多民生服务领域,真正让党性教育“活”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群众获得感“实”起来。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郫都新人喜获《凤求凰》主题婚书 让传统文化见证山海之盟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