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邓虹 文/图3月27日,成都市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暨2025“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郫都区专题赛在成都科幻馆举行。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3/31/000748.html

等待处理…

以赛选才、兴业、强链 郫都释放“氢”动力 跑出“企业满园”加速度

记者 邓虹 文/图

3月27日,成都市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暨2025“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郫都区专题赛在成都科幻馆举行。活动以“立园满园·氢启未来”为主题,吸引了东方氢能、蜀道装备等50余家氢能产业链企业,以及上海交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成都理工等10余家高校院所参会,并进行系列重磅发布。

现场直击政企学研联动

发布“三张清单”赋能氢能产业

从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模型、氢能储能系统展示,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重卡等。活动现场创新设置了氢能应用场景展,氢能产业的应用一目了然。

“郫都区作为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在氢能产业示范应用方面实现了多个第一。”会上,郫都区首先作了氢能产业推介。郫都正以“立园满园”行动为抓手,加速构建“人才+项目+产业”协同发展生态。随后,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人才服务站、成都影视城人才服务站正式授牌,标志着郫都区“全域人才服务矩阵”进一步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会上发布了成都市新材料(氢能)产业链人才需求、金融需求、项目需求“三张清单”。其中,“人才需求清单”涵盖氢能研发、装备制造等领域的800余个高精尖岗位;“金融需求清单”汇总企业融资需求3.75亿元;“项目需求清单”聚焦氢燃料电池、储运技术等35个关键技术攻关方向。“清单将为参赛项目、企业、机构搭建资源对接桥梁,精准匹配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备组副组长文移帆说道。

此外,成都市新材料(氢能)校院企地人才联盟正式启动。“以人才为切入口,该联盟聚集了全市氢能领域重点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将聚焦人才、技术、项目、产业链上下游等开展合作,推动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联盟将搭建信息共享、资源链接、多维合作的平台,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校院企地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同时,也将围绕氢能制备、储运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

记者获悉,专题赛有15个项目参加,依托对接会平台,项目也将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真正从“理论”变为“现实”。成都壹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壹为新能源”)总工程师夏甫根率领团队带来“氢燃料电池底盘”项目参赛,“专用车赛道也有强烈的市场需求,而我们的项目瞄准新能源专用车场景,补充了该场景在细分市场的空白。”夏甫根说道。

从“蓉漂”到“扎根”

政策护航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郫都的人才政策让我安心将事业和生活扎根在这里。”四川金星清洁能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星清洁能源”)工艺部长罗云告诉记者,去年,通过企业自主认定,他被认定为成都市C类人才。

“郫都的人才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金星清洁能源副总经理甘新伟说,之前人才认定只能通过成都市人才认定系统网站进行认定,对一般技术人员来说申请很难。从去年开始,政府给了企业自主认定权。甘新伟透露,“企业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后,罗云的人才认证一个星期就申请下来了。”

人才认证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更有实质性的“好处”。据区委组织部人才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有了人才认证证书,罗云可以享受到购房折扣。“此外,郫都区正在升级人才‘绿卡’,人才可享受就医、业务办理、子女入学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

不止罗云,金星清洁能源燃气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赵成林、壹为新能源董事长李红朋等都曾获得郫都人才政策奖励,他们的经历正是郫都区“人才+项目”“双招双引”的生动注脚。据介绍,郫都区坚持人才强区,深入实施鹃城“爱才、育才、引才、用才”四大行动,对带技术、带项目落户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的综合资助。

数据显示,2024年,郫都区出台人才新政14条,全年兑现人才奖励资金2455万元。推行“人才+项目”评审制度,建立以薪定才、以绩推才、以赛选才等“五维一体”市场化评价机制,赋权川润液压等用人主体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10名。实施“引博攻关”行动,吸引1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参与6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获国家专利139项。

为充分发挥“人才满园”对“企业满园”“项目满园”的推动作用,郫都区将持续优化“双招双引”机制,在驻点招商地设立人才工作站,定期发布人才引进榜单,精准引进产业人才。提质增效校地合作,依托环西南交大、西华大学等4个高校经济圈建设,梳理盘活高校周边闲置空间,搭建高校人才项目孵化、中试、产业化载体。此外,还将升级区级人才创新交流中心,在园区设置3个人才服务专区,打造集政策申报、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服务超市”。

“人才满园”驱动氢能产业集群成势

推动“项目满园”“企业满园”

人才集聚是驱动区域产业能级跃升的核心引擎。近年来,郫都区主动融入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推动28万名人才在郫都安心创业、舒心生活,成效最终体现在项目上、产业上。

“全区已引进高层次人才400余名,其中氢能产业人才占比近50%。”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这支“高精尖”队伍推动郫都氢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郫都已形成“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布局,聚集东方氢能、金星能源等龙头企业20余家,建成西部首个氢能全场景智能生态园区。2024年,郫都区氢能(新能源)规上企业11户,实现总产值37.6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7%。

“今天的活动是郫都氢能产业再提速的起点。”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依托清陶能源、东方氢能等链主企业,郫都区将重点发展氢气制储运加装备及关键配件、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客车整车制造等领域,构建固态电池、氢能装备、智能液压、绿色化工、先进材料五大产业集群,打造西部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核心承载地。

四川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郫都本土企业,致力于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开发应用、交通装备研发与制造,先后入选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向国家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阔步迈进。“通过对接会,我们了解了更多氢能领域的产品和应用场景,对我们的研究方向和技术突破都有新的启发。”公司副总经理马继刚表示。

随着成渝氢走廊建设提速,郫都区瞄准“氢能装备制造之都”目标,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40亿元。未来,郫都区将持续深化“人才+项目”引进机制,力争实现“引进一名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条产业链”的乘数效应,为成都建设“绿氢之都”提供硬核支撑。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