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曼青 文/图
厕所方寸小,民生事为大。近年来,郫都区持续关注市民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解决民生难题,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把“需求问卷”变成“满意答卷”。
环卫公厕改造提升项目作为人大代表票决出的2025年十大区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目前已进场施工,23座环卫公厕将于今年7月全面完成。
“新颜值”公厕投入使用
服务更加贴心
设施齐全、干净无异味、设计人性化,这是群众对德源德和街公厕的评价。“附近有果蔬市场和幼儿园,这里的公厕使用率很高。以前,公厕设施老旧,体验感确实不太好,现在升级改造了,设施设备用起来很顺手,我们很满意。”走出德和街公厕,市民黄静琴笑着说。
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完善的无障碍设施……3月6日,记者来到德和街公厕处看到,升级改造后的公厕不仅外观焕然一新,内部设施也全面升级。更换了洗手台门板,室内墙面粉饰一新,翻新了天花板吊顶,第三卫生间更是增设了无障碍设施,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据区综合执法局环卫和固废管理科科长李庚介绍,在改造提升过程中,该局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改造方案,并严格按照《成都市公共厕所建设技术要求》来实施。“同时,大力推进公厕人性化改造,配备婴儿护理台、儿童洗手盆等设施,公厕内部摆放绿植提高观赏性,配备厕纸、擦手纸、洗手液、烘手器等便民服务。”
打扫地面、清理洗手池台面、喷洒消毒液……当日上午8时许,恰逢德和街人流高峰期,保洁人员拎着拖把和消毒喷壶,径直走入公厕忙碌起来,开始了一天不间断的管理维护。“我们每天对公厕的卫生死角、污迹等进行清理和消毒,为的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如厕环境。”公厕管理员刘昌松表示。
服务管理优化升级,实现如厕更舒心。今年以来,区综合执法局环卫中心进一步加强公厕保洁力度,增加日常保洁频次,对环卫公厕实行专人管理,确保设施完好、标识规范,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管理标准,做好“两纸一液”投放工作,并建立好日常台账。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众多城乡公厕加速改建
3月7日,记者在唐昌镇一小公厕改造现场看到,工人师傅们分工协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内部贴砖、砌缝、路面平整等作业,各项工序紧密衔接。
“这里周边人流量较大,但这座公厕设施老旧,所以我们决定进行大型维修改造,并配备专门的功能间。”项目负责人高立元向记者介绍道,此次改造将拆除老旧墙体及室内地砖并新建内部墙体,对厕位间进行重新分区布局;进行室内粉刷、更换防滑地砖;进行室内电路照明更新、给排水改造;更换门、窗、洁具、洗手台等全部设施等,预计3月26日完工投用。
同样施工火热的还有友爱镇农民街公厕,现场机械声隆隆作响,拆除工作有序推进,旧设施被逐一拆解并转运。据现场技术负责人钟家根介绍,此次改造遵循环保、实用原则,采用节水型器具、环保建材,增设无障碍设施与智能通风除臭系统。“改造完成后,该公厕将从设施到环境全面升级,助力城市文明形象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为了改变市民想“方便”却不太方便的状况,郫都区按照“补足数量、布局合理、管理规范、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的原则,着力补齐城市公厕短板。今年,将对全区23座老旧破损的环卫公厕进行改造提升,这些公厕分布在犀浦街道、德源街道、红光街道、安德街道、安靖街道、团结街道、唐昌镇、友爱镇,项目已于1月进场施工,分批次进行改造。目前,已完成4座环卫公厕的改造,预计7月底前完成全部改造工程。
是民生大计,更是城市文明形象的一个“缩影”。曾经分布在郫都区的一批“脏、破、旧”环卫公厕,如今已经“升级换代”,愈发干净整洁,让市民行“方便之事”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