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虹 文/图
阳春三月,万物生发。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迎来了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5日上午,以“践行雷锋精神,弘扬文明新风”为主题的2025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暨郫都区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启动仪式在郫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发布、专业培训、优质项目展示等多种形式,吹响志愿服务青春“集结号”。
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发布
涉及13类志愿服务领域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郫都区委主办,区委社工部、郫都区高校志愿服务联盟、郫都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协办,吸引了来自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工业学院等10所高校的校团委相关负责人和志愿者代表,以及各街道(镇)团组织共同参与。
新时代学雷锋应该是什么样的?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活动现场发布了郫都区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相关信息,旨在发掘和培育一批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全区青年志愿服务精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记者注意到,大赛面向全区实施的各类志愿服务项目,涵盖乡村振兴、为老服务、关爱少年儿童、阳光助残、环境保护、文明实践、卫生健康、应急救援、社区治理与邻里守望、节水护水、文化传播与旅游服务、法律服务等13类。参赛团队将通过项目申报、大赛初评、背景审查、答辩路演等环节,角逐优秀项目奖项。
“为进一步激发全区青年志愿服务热情,提升志愿服务成效,我们举办郫都区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挖掘出更多见实效、可复制、能推广的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具有郫都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团区委工作人员向治霓介绍道,项目申报阶段从即日起至4月30日结束,整个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2月,获奖项目将获得资金支持和宣传推广,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在郫都区蓬勃发展。
高校志愿服务联盟成立近一年
累计发布7713场志愿活动
启动仪式结束后,主办方特别邀请成都市青年发展中心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中心的郭骏榕老师,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培训座谈会。郭骏榕老师围绕优质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理念、实施方法、实践经验及成效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享,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参与培训的高校志愿者代表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今后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帮助别人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明白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在未来,我会把更多的爱注入到志愿服务当中,用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的青年朋友加入到其中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志愿者代表瞿游及谈道。
高校志愿者不仅是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更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据悉,郫都区高校志愿服务联盟于2024年7月12日成立,通过联合高校志愿者力量,围绕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今,成立近一年来,在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城乡融合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持续注入青春动能,推动联盟成员高校团委和10个街道(镇)团组织、院团委与村(社区)团组织结对全覆盖,累计发布“彩绘新乡村”7713场志愿活动,为郫都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志愿服务成果丰硕
超18万志愿者提供服务67万余小时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熟悉的旋律仿佛仍在耳边回响,而在我们身边,学雷锋的行动正以温暖而有力的方式持续上演。
老人被困车底,郫都警民合力抬车救人;退役军人焦大银奋不顾身跳河砸破车窗救人,最终成功救出昏迷的驾驶员;郫都好人黄永国、王德琴夫妇助人为乐,好心收留流浪聋哑人铺就回家路……他们就是居民身边的“活雷锋”,也示范带动了千千万万个“雷锋”在行动。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郫都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超18万名,备案志愿服务组织57个,累计贡献志愿服务时长67万余小时。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争当雷锋精神的倡导者、践行者、传播者,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体现了互助互爱的精神,展现了社会的温暖和力量。接下来,我们将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引导更多志愿者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志愿服务,共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团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