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蔡延幸福花园小区,位于友爱镇花园场社区,建成于2008年,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型商住小区。然而,这个拥有256户居民的小区,却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2/27/000644.html

等待处理…

信义自治之路让幸福花园小区焕然一新

记者 蔡延

幸福花园小区,位于友爱镇花园场社区,建成于2008年,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型商住小区。然而,这个拥有256户居民的小区,却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长期处于“三无”状态——无物业管理、无院落管理组织、无门卫管理。基础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直到2024年5月,一场以“信义自治”为核心的治理行动悄然展开,幸福花园小区逐渐从“三无”走向“三有”——有秩序、有环境、有参与。如今的小区,不仅环境焕然一新,居民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也显著提升。

环境蝶变:从“脏乱差”到“整洁美”

幸福花园小区的环境问题曾是居民们最大的困扰之一。绿化带被部分居民私自开辟成菜园,垃圾死角随处可见,车辆乱停乱放,公共空间闲置荒芜。“以前长满了荒草,有些居民还种了菜,环境真的很差。”居民杨玉华回忆道。

2024年5月,花园场社区启动了“美丽有约·共建睦邻家”幸福花园“信托制”小区治理项目。社区动员号召居民清理垃圾死角、修剪绿化、规划停车位。通过多次“坝坝会”和“议事角”,居民们共同商讨环境整治方案,最终决定对小区进行全面的环境整治。

在居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垃圾死角被清理,绿化带重新栽种了花草树木,车辆停放也变得更加有序。数据显示,小区共清理垃圾死角20余处,修剪绿化带500平方米,补植花草树木300余株。此外,小区还安装了18个单元的路灯,解决了夜间照明问题。

多方议事:从“无人管”到“大家管”

幸福花园小区的治理难题,不仅在于环境问题,更在于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由于没有物业管理,小区的基础设施维护不及时,老化严重,且配套不完善,安全隐患高。“任何人都可以进小区来,没有一点安全感。”居民吴康琼一直对小区没有门禁而感到担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花园场社区引入了“信义自治”模式。社区党委指导,网格支部牵头,居民住户选举,组建了小区院委会,由此通过“社区+小区+院委会+社工”多方议事协商平台,居民们可以定期参与小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社区工作人员张东梅介绍:“目前共收集了小区的疑难杂症问题20余条,正在一件一件地解决。”

据了解,在“信义自治”模式下,小区先后实施了环境整治、绿化栽种、路灯安装、道闸安装等一系列改造工程。此外,小区还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开展环境美化、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居民们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增进了邻里关系,还增强了小区的凝聚力。社区党委副书记张敏表示,居民们现在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小区的治理也从单一的行政化管理走向了多元化、民主化的道路。

意识转变:从“等靠要”到“主动干”

幸福花园小区的治理成功,不仅体现在环境的改善和管理的提升,更在于居民意识的转变。过去,居民们对小区事务漠不关心,依赖社区解决问题,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然而,随着“信义自治”模式的推进,居民们逐渐意识到,小区是大家的,治理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治理过程中,花园场社区多次组织居民骨干到其他先进社区参访学习,拓宽居民们的治理视野,居民们对小区治理的认同感和参与意愿显著增强。居民骨干们回到小区后,积极推动“信义自治”模式的实施,从而带动了更多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

社区居民马琼绿表示:“现在我们小区的居民都很积极,大家都愿意为小区出一份力。”数据显示,小区共有30余名居民骨干参与到院委会和志愿者队伍中,居民参与度大幅提升。

在“信义自治”模式下,幸福花园小区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治理难题,还重塑了邻里关系,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现如今,尽管小区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整改打造,但居民们满怀信心。“变化都看得见,现在我们也都愿意出份力,以后小区肯定会越来越漂亮。”杨玉华坚定地说。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学习无人机驾驶就到郫都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