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李林颖近年来,三道堰镇秦家庙村以打造宜居和美乡村为抓手,着力推进低效苗木腾退、人居环境整治、制定长效治理制度等建设。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5-02/13/000598.html

等待处理…

三道堰镇秦家庙村:绘就宜居村庄 焕发乡村活力

 

记者 李林颖

近年来,三道堰镇秦家庙村以打造宜居和美乡村为抓手,着力推进低效苗木腾退、人居环境整治、制定长效治理制度等建设。随着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诗意乡村画卷脱颖而出。

腾退苗木——让低效土地变身“天府粮仓”

走进三道堰镇秦家庙村,田野辽阔,稻香四溢,川西林盘掩映其中……但谁又能想到,这幅和谐美好的乡村图景背后,也曾面临着发展的难题与挑战。

曾几何时,秦家庙村存在着大量的低效苗木地,这些地块零散分布,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了村庄的整体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低效苗木还极大地影响了秦家庙村的风貌,与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格格不入。为此,秦家庙村党委痛下决心,全力推进低效苗木腾退工作。

2024年初,秦家庙村党委书记孙朝波带领村两委和党员志愿者,全面梳理了村里的低效苗木,据统计,共有约700亩左右的劣质低效苗木需要腾退。在明确了工作目标后,村两委迅速行动,他们分片包干,走村入户,向种植户宣讲政策,讲解低效苗木腾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那些在外地做生意的种植户,村两委更是克服重重困难,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当时最为棘手的是一片约40亩的楠木林,这块地严重影响了汉康示范走廊的整体观赏效果,而这块地的老板又长期在外地做生意,联系很不方便。”孙朝波回忆起当时的困难情景,仍然记忆犹新。但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秦家庙村迈向振兴的脚步,村两委最终用真诚和耐心打动了这位老板,成功腾退了这片楠木林。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秦家庙村共完成低效苗木腾退650余亩,并围绕“天府粮仓”建设,开展了粮油规模化种植。这不仅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还美化了乡村环境,为秦家庙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风貌整治——打造和美乡村新风貌

在低效苗木腾退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秦家庙村又将目光投向了村容村貌的改造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在村容村貌改造提升方面,秦家庙村采取了“风貌整治+原址重建+小院并大院”的整治模式,结合农户房屋实际情况,采取了分类施策的办法。对风貌较好的房屋进行修缮美化,提升整体观感;对破损严重的房屋进行原址重建,改善农户的居住条件;对院落空间进行整合优化,通过拆除闲置宅基地,建设了协商议事的空间、村民的健身广场和娱乐空间,有效满足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严家院子就是秦家庙村村容村貌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这里曾经农房破败、空间紧凑,缺乏公共道路和活动空间。如今,这里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典范。

“原来我的房子就在这里,面积有点小,根本无法住,房子也有点破旧。”村民郑素彬感慨地说,“后来村上帮我们协调,进行了环境整治和风貌改造,住起来舒服多了。”现在,她的新家宽敞明亮,周围的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村民李志群对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原来荒得很,现在村里看着到处都亮亮敞敞的,安逸多了。”

除了对集中安置点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外,秦家庙村还在村域内的散居院落进行风貌提升。他们采用统一的川西民居风格进行打造,并在外墙绘制了秦家庙村的标志。同时,动员村民主动打扫房前屋后,形成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闭环。目前,已完成50余户的风貌提升,后续还将以此标准推进剩余院落整治工作。

“四统四自”模式——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在秦家庙村的蜕变之旅中,有一项至关重要的创新机制——“四统四自”模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模式的核心在于:统一思想,自筹资金;统一规划,自主设计;统一行动,自建家园;统一制度,自治管理。

在党建引领下,村民们逐渐摒弃了“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了“我村我家我责任”的意识。通过自筹资金,每户每年自愿交纳120元卫生费,村委会等额补贴并配套环卫设施,形成了人居环境整治的良性循环。

在规划与设计上,秦家庙村充分尊重民意,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方案。同时,秉持“一户一策”原则,结合专业设计机构意见,对每户的风貌改造进行个性化设计,既保留了乡村特色,又提升了整体美感。

在行动与管理上,秦家庙村更是下足了功夫。他们挑选出有影响力、有意愿、有能力的志愿农户作为首批示范户,通过展示整治后的预期效果,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随后,将筹工筹劳模式推广到整个示范区,引导村民自建家园。同时,制定统一的制度规范,组建自治管理队伍,通过积分奖励、悬挂红黄旗等方式,形成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

如今,秦家庙村院落错落有致,公共区域绿意盎然,村民们在享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舒适生活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村庄治理中来,共同书写着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郫筒街道东街农贸市场居民主要食品零售价格动态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