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曼青 邓虹 郭芯屹
求真务实、路径清晰、振奋人心、未来可期……在郫都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期间,各代表团组织开展分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区人大代表们紧扣《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结合履职实际,话成就、谈感受、提建议、谋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郫都新篇章集聚众智、汇聚众力。
郫都区犀浦外国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薛发贵:
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 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
“高质量发展需要办好高质量教育。今年,我继续关注教育领域,向大会提交了3份相关建议,重点建议加快郫都区高品质学校建设。”参会期间,区人大代表薛发贵分享了他今年的履职想法。
品质民生,大道致远。薛发贵表示,将切实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以郫都区犀浦外国语学校为龙头,发挥好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共同体领航学校作用,带动区域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共生,不断满足老百姓对家门口的优质教育需求。同时,积极推动家、校、社共建共育,以“幸福犀外”为圆心,依托区域内西南交大、犀和社区、学苑社区等区域资源,形成学习型“石犀大家”教育生态圈。
郫筒街道书院社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刘畅:
倾听民声民意 解决民生难题
“我认真阅读了《政府工作报告》,实实在在的数据和一项项具体实事,客观反映了过去一年我区取得的各项成就,成绩令人振奋。”区人大代表刘畅表示。
同时,刘畅也从新一年的重点工作中读到了决心信心,也让她更加坚定了为人民代言、为民生助力的决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从居民关心、关切的重难点入手,不断创新突破工作方法,切实解决居民需求。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整合各方资源,聚焦‘一老一小’人群特性,优化社区服务功能,向居民交出更有温度、更加厚实的民生答卷,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安全感。”刘畅坚定地说道。
郫都区中医医院院长 曾洪燕:
传承创新中医药 让健康郫都建设惠及更多百姓
“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改善就医服务体验,深入推进‘一次挂号管三天’升级扩面……”《政府工作报告》中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重点工作,区人大代表曾洪燕一口气说了一大串。
如何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应用好,这是曾洪燕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将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中医药服务的整体水平;以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为抓手,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扩大中医药服务覆盖面。”她表示,郫都区中医医院将在中医药传承创新等领域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努力让更多患者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
安德街道望乐社区工作人员 蒋传丽:
把百姓福祉常挂心头 着力改善区域交通出行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品质,持续提升市民出行体验。作为基层社区的人大代表,听了报告以后很受鼓舞。”区人大代表蒋传丽表示,结合在社区三年的工作经验,她带来了《关于改善郫都区交通设施和强化通信电缆线路安全管理的建议》。她表示,将在社区范围内与交通部门合作,全面检查辖区内的交通设施,特别是学校、集市等重点区域,推动信号灯布局的优化和人行道的安全改造。同时,通过推广绿色出行,引导居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骑行和步行,并协助规划和建设自行车道及步行道。
成都石室蜀都中学副校长 范天勇:
科学规划学位组建优质教育组团 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范天勇作为一名扎根基层教育事业的区人大代表,在郫都工作了10余年,见证了全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报告中提出“2025年起,精准匹配教育资源,打造科创新城、智慧科技城等4个优质教育组团,联合优质教育资源联办未来公园学校和犀浦交大路学校,全区新增学位4770个以上”让他备受鼓舞。
范天勇谈道:“‘推动教育资源供给与人口变化相协调’‘优质教育组团’都是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也是当前群众最关心、人大代表最关注的。特别是优质教育组团模式的引入,可以加强区内校际最新教育教学实践成果积极分享与互动交流,挖掘和彰显学校自身发展潜力和内在优势,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犀浦街道犀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陈华希:
紧贴需求精准服务 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过去一年,区人大代表陈华希积极投身“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具体实践,在履行代表职责和推动社区发展治理的道路上留下坚实足迹。今年两会期间,陈华希关注的重点仍然是“百姓身边的事儿”。
“犀牛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新城市社区,居民来自各地。在当前经济面临挑战的大环境下,如何有效留住人才,是社区面临的一大课题。” 陈华希直言,居民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家庭生计和社会稳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此,她建议郫都区持续出台更多就业扶持政策,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开展大学生适应性培训,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求职能力,确保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进而促进经济与民生福祉的双重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