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芯屹
安德街道云桥村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因成为成都市首批生态类碳汇交易的受益者而备受瞩目。近日,云桥村再次被评为成都市第三批近零碳排放区建设单位,这一荣誉无疑是对其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再次肯定。
建好“森林碳库”
好生态有好“钱”景
“我们村有22个林盘和2个超百亩的湿地,把这些保护好了,连光合作用也能卖钱。”安德街道云桥村党委书记肖春院落坝坝会上向村民说道。
所谓的“光合作用也能卖钱”,就是依托村里的林盘、湿地的固碳功能,实现由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换。云桥村正是依托村里的林盘和湿地的固碳功能,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这里植被繁茂,林盘和湿地如同一个巨大的“碳库”,通过树木的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
“第一次碳汇交易,村集体到账3.5万元。现在我们正在准备第二次交易。”肖春一边介绍情况,一边联系碳汇公司提交相关材料。肖春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期待,他深知这笔交易不仅仅是金钱的收获,更是对云桥村多年来坚持生态保护的肯定。
据了解,目前全球公认的控制温室气体减少的方式主要包括固碳和减排。生物固碳作为目前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方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地的生态保护项目中。而云桥村正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林盘和湿地的修复,扩大了植被面积,提高了固碳能力。
2020年,成都市开始推行“碳惠天府”机制,开发碳减排项目,并通过碳中和公益行动进行消纳,使碳减排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体现出经济价值。2022年,按照成都市发布的造林管护、天府绿道等碳减排项目方法学,郫都区首次开发完成了生态类碳减排项目,其中就包含了云桥村的22个林盘和2个湿地。“该项目通过碳汇交易,实现了收益27.8万元,其中云桥村按比例分得3.5万元。”郫都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李婷详细介绍了这一项目的背景和成果。她表示,这是成都市“碳惠天府”机制发布后的首例生态类碳汇交易,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打造碳汇交易
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这里是成都市的饮用水水源地,为了保护水质,早在2019年前就完成了对22个林盘的修复。”肖春介绍,村里搬迁了林盘内的325户1092人,并通过林盘修复、栽种水源涵养林等方式,扩大林盘面积,为碳汇交易奠定了基础。
林盘修复不仅带来了碳汇交易的收益,更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村民李显红现在是云桥湿地的管理员,他一边打捞水中的落叶,一边介绍,“通过林盘修复,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加安逸了,自己在家门口也能上班挣钱。”李显红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和感激。
在肖春看来,碳汇交易的钱虽不多,但意义非凡。由于水源地的发展受到严格限制,云桥村的发展一直受到制约。通过碳汇交易,云桥村找到了“绿水青山”实现价值转化的新路径。村集体多了一个经济来源,就能更好地开展林盘保护,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同时还能开发更多的公益岗位,增加村民就业。
更重要的是,碳汇交易让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尝到了生态资源带来的“甜头”后,村民保护林盘的意识更强了。现在,村民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得云桥村的生态农产品更受欢迎,生态环境更加优质,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据了解,作为成都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郫都区还有不少村的情况和云桥村类似。水源保护区涉及三道堰镇、唐昌镇、安德街道的34个村(社区),总面积63.48平方公里。这些村也通过林盘修复进行碳汇交易,获得了相应的收益。“我们将通过技术帮扶、现场指导等方式,引导各村社做好林盘修复、湿地保护工作。”郫都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郫都区将充分利用好生态资源,通过碳汇交易的方式,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