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芯屹 文/图
在城市治理中,“九小场所”的安全监管是否到位、能否自如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考验着一座城市的韧性。为此,安靖街道不断探索构建智慧赋能多元参与的“九小场所”治理新模式,通过“物联设备+监测平台”不断增强智能化管控能力,加快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以“智”促“治”
防范事故成效初现
“何天贵服装加工厂的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了,请抓紧了解核实情况。”近日,安靖街道喜安社区值班室里,安全员喻永兴给网格员吴霜打去电话,请她就近核实报警详情。
经了解,原来是加工厂食堂工作人员在做饭时,未开抽油烟机,触发报警。报警触发后,立即引发了“连锁反应”。房东、经营者、网格员以及喜安社区值班室、安靖街道值班室甚至远在17公里外的郫都区城运中心都收到了报警信息。
虽不在事发现场,却能实时掌握“九小场所”安全状态,极大提高应急处置效率,靠的是数字手段、智慧监管。走进何天贵服装加工厂,一楼是加工车间,安装了烟雾探测器;五楼是食堂,安装了可燃气体探测器,喻永兴收到的报警信息正是从这里发出的;厂区入户电表上安装了智能断路器;车间外的消火栓则装了压力检测器。“一旦发生险情,这些感知设备就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紧接着,电话、短信都跟着来了,为‘处早处小’争取了时间。”该服装加工厂经营者何天贵感慨道,“现在晚上睡觉都更踏实了。”
感知设备关联的对象除经营者外,还有房东、网格员以及社区值班室、街道值班室。“每个感知设备绑定有5个手机号。这5个手机号能同时收到报警短信、接到报警电话,以确保险情发生时,相关信息能第一时间被掌握,避免人为疏漏。”喜安社区党委书记任传兵介绍,网格员接到报警后,可在“喜安社区智慧消防平台”手机端查看报警详情。与此同时,社区和街道值班室数字大屏会同步出现红色弹窗并闪烁,提示有险情发生。若网格员没有第一时间响应,平台会电话提醒其及时跟进处理。
感知设备全覆盖
织牢安全防护网
走在安靖街道,沿街商铺鳞次栉比,人流络绎不绝,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商店、小餐馆、小作坊等“九小场所”聚集着烟火气,同时也隐藏不少安全隐患。
近年来,安靖街道通过线下安装感知设备、线上统一调度处置,推动数字赋能智慧监管。截至目前,安靖街道有烟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智能断路器和压力检测器、电缆温度监测器、SOS检测器等各类感知设备8253个。“街道有一个统揽所有感知设备工作状态的平台——城市运行监测中心。打开平台,左侧列表可以查看感知设备安装、分布、是否在线等情况,右侧菜单实时显示设备报警信息及处置情况。”安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报警信息发出后,会在线自动生成台账,并实时跟进处置情况。处置的每个环节的进度条会在城市运行监测中心平台上实时刷新,一目了然。
据了解,安靖街道现有生产经营单位1.3万余家,其中“九小场所”超7000家。“过去,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人手吃紧不说,还生怕风险没有及时排查到,时常感到不踏实。现在,感知设备如同网格员的‘眼睛’‘耳朵’,能‘盯’能‘听’的隐患点位更多、范围更广了。”安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围绕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打好“物联设备+监测平台”组合拳,守好“九小场所”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