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小莉 文/图
“天问”科幻盛宴刚刚落下帷幕,11月3日,腾讯科学WE大会又紧随其后在成都科幻馆盛大开幕。这是腾讯科学WE大会自2013年首次举办以来,主办地第一次离开北京。
今年腾讯科学WE大会的主题是“科技树·转折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加州理工学院费曼理论物理学荣誉教授基普·索恩和挪威科技大学神经科学教授梅-布里特·莫泽,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特聘教授、副所长和PandaX暗物质实验首席科学家刘江来,哈佛大学生物启发工程怀斯研究所所长唐纳德·英格伯同台,向公众分享了微观量子世界、时空“涟漪”引力波、宇宙“幽灵”暗物质、大脑GPS网格细胞、人体器官芯片等科技前沿探索。
科学家畅聊最前沿探索
雨果厅内,座无虚席。科学爱好者们与科学家们齐聚一堂,分享热爱,碰撞思维。电影《流浪地球》系列导演郭帆用一场诗朗诵,带领观众进入“时空穿梭”之旅,将人类世界发展的一个个“转折点”串联起来:漫游微观量子世界、宇宙弯曲时空、大脑神经网络……他说,“那些看似遥远的理论,都成为改变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昨天的科幻,也许就是明天的现实。”
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沿。薛其坤院士率领团队通过4年1000多个样品的反复实验,制备出兼具“磁性”“拓扑性”“绝缘性”的罕见材料,为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奠定了基础。这项“从0到1”的突破,被物理学家杨振宁称为“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做出来的‘诺奖级成果’”,让中国量子科技处于世界第一梯队。薛其坤院士还现场展示了最新实验样品的照片,引领大家近距离领略微观量子世界。他表示,“要想在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必须把每一个实验、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
我们的宇宙是如何开始的?落入黑洞的命运是什么?时间旅行是可行的吗?这些都是物理学中最艰深的难题。时隔六年,诺奖得主基普·索恩再次登上WE大会的舞台,回顾了他对宇宙卷曲之面长达62年的探索之旅。他带领大家进入黑洞,感受空间与时间的变化;穿梭空间虫洞,前往遥远的星系;穿越时间,畅想时间旅行的无限可能。基普·索恩预测,“到2030年代或2050年代,我们也许会迎来新的转折点——发现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引力波,并从中获取有关宇宙诞生和量子引力的信息。”
刘江来分享了团队在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锦屏地下实验室”2400米山体深处的探测成果:新一代的PandaX-4T实验,给出了世界最好水平的暗物质“亮度”上限,显著加深对暗物质究竟有多“暗”的定量理解,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中国力量。
科技进步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类福祉。诺奖得主梅-布里特·莫泽是大脑GPS的发现者之一,她的科研事业一直在探索人脑是如何产生行为、情感和思想的。在WE大会上,她揭秘人脑中的位置细胞、网格细胞、速度细胞、边界细胞等,是如何协同工作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特定地点、理解在空间中的位置、监测移动速度、感知边界等。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帮助人们理解人脑处理空间信息的方式,也为治疗阿兹海默症等疾病带来启示。
开发新药物对于治疗疾病至关重要,传统的药物开发模式耗时久价格高,唐纳德·英格伯带领的团队开发的“器官芯片”,则是推动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的全新选项。英格伯团队设计出多种器官芯片模型,并证实它们能够模拟器官的功能。他们还成功开发出集成大脑、心脏、肠道、肝脏和肾脏等多个器官芯片的“人体芯片”。这些突破将使药物开发过程更快速、更经济,也让生产出的药物更安全。
科学爱好者点赞“不枉此行”
沉浸在科学的世界里,科学爱好者们对大会赞不绝口。“虫洞、时间之旅、暗物质、大脑GPS、人体器官芯片等硬核新知,向公众展现了全球前沿科技视野和科学家风采。”怀孕5个月的准妈妈史女士专程从双流赶过来聆听科学家演讲,她激动地说,“早就想来成都科幻馆感受科幻氛围,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借用科学家的话说,‘昨天的科幻也许就是明天的科学’,作为年轻人,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好奇心,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参加WE大会,我仿佛踏入了一场知识与灵感的盛宴,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科幻作家贾煜更是不容错过这样的顶尖科学大会。她说道,本次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不仅分享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还深入剖析了科研过程中的挑战与思考。“他们讲授时的每一个眼神都闪烁着对科学无尽的热爱与追求。他们带来的前沿科学知识如同一扇扇窗,让我看到了科学世界的广阔与深邃。同时,我也被他们严谨的态度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所感动,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科学的真谛与价值。”
大会现场,腾讯还发布了混元大模型支持的“科技树”线上产品,公众打开腾讯元宝APP或元宝小程序,即可体验线上版的“科技树”,通过指尖点击触摸,探寻人类科技史重要事件和他们相互依赖、相互启发的脉络关系。
十二年来,WE大会邀请了宇宙学家霍金、数学物理学家彭罗斯、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等近百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带来宇宙学、理论物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空天科技、信息科技、智能制造等十多个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及前沿科技应用,助推科技和人文的开放交流。
据悉,本届WE大会举办期间,“科技树”闪耀春熙路百盛裸眼3D大屏、天府双塔,市民驻足围观打卡;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校园内组织了观影会,大学生在教室里观看直播,热议科学话题;在机场、地铁、公交站台等城市公共空间,展示着WE大会科学家的风采……整个成都科学氛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