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曼青
一座城市的成长与蝶变,是时代的发展与映照。
近年来,郫都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全力打造“有颜值、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有韧性”的城市,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城市品质迈上新台阶,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城市呼之欲出。
城市更美丽
城市有机更新,“新”在面子,更要“新”在里子,才能“美”到城市的每寸肌理中。
近年来,郫都紧盯城郊结合部等环境治理难点区域和管理薄弱环节,在城市角落和背街小巷处下足“绣花”功夫,打造精致美。
“听说这条街要整改的时候,我们都高兴起来,左邻右舍都出来出谋划策,现在小巷变成大家喜欢的样子了……”居民周瑞喜不自胜地讲起凉水井街改造的故事。
这条宽不足10米的小巷,由于基础设施老旧、道路狭窄,严重影响居民出行。郫都从实际情况出发,拆除两侧私搭乱建,狭窄的道路被拓宽,坑洼不平的路面被填平,脏旧矮墙变身趣味横生的文化墙……昔日车辆乱停、狭窄不堪的“杂乱街”变成干净整洁、文化元素满满的浪漫小巷,吸引了过往居民的目光。
变化的背后,是郫都对城市管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不断改进、不断追求的过程。
全区每日出动环卫工人2780人,各类环卫机具1003台,对近300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和街面广场开展精细化保洁;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改造提升2060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建成投运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标准化投放设施1165个;全区环卫公厕数量达194座,打造环卫工人休息室19座,爱心驿站100座……
城市的日新月异、向上拔节,就在这样的细微处见功夫、见质量、见情怀。
生活更安逸
老旧小区改造接地气、得民心,是居民最急需、最期盼的项目,也是最能体现城市文明的地方。
“小区现在一到晚上就亮堂起来,再也不用‘摸黑’了,还添置了健身器材,大家住得更加舒心、满意。”郫筒街道竹溪园小区居民刘培云看着如今的小区高兴地说。
就在去年,竹溪园小区经过老旧小区改造,重新铺设了路面,安装了照明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小区全新的面貌和完善的功能配套让居民纷纷点赞。
居住在红光街道铁门社区银丰园小区的居民张文川,和刘培云有一样的感受。今年小区重新铺设了路面和雨污管网,这样的细节不仅体现了人文关怀,更体现了城市的发展。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郫都区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5个,涉及281栋、6822户。今年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2个,涉及45栋、1332户。
除了“住”,“行”也是郫都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着力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区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停车难、车位少的问题日渐突出。为解决这一难题,郫都持续推进便民停车场建设,破解城区停车难的问题。
走进德源静园西路停车场,宽敞明亮的停车区域、人性化的服务设施让人眼前一亮。“这个位置,以前是闲置地块,到处都是建渣和生活垃圾。自从修建为停车场后,不仅环境好了,我们停车也更方便了。”说起这个停车场,居民张丽连连称赞。
对城市荒废“边角料”的重构,唤醒了城市新的活力,这是郫都实施城市更新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据了解,今年郫都新建了4个全域绿色智慧化停车场,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新增停车位902个。下一步,还将在22个院落修建停车位240个。
郫都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不断推进城市提质提速。
生态更和谐
要打造宜居宜业的品质城市,就必须描绘好“生态底色”。
漫步在郫都大街小巷、公园、广场,随处可见的绿意葱茏和花草缤纷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是郫都大力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所带来的生态福利之一,也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在推进城市建设中,郫都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园林城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畅享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目前,全区建成区综合公园2个,社区公园22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每人13.65平方米,区绿地率达43.90%,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13%,一个多层次的城市公园体系正逐步形成。
以“微改造”打造微景观、微空间,郫都力求以“小切口”促进“大变化”。近年来,郫都对浦发街、同心路等6个主要交通路口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对卤味坊、双柏共享花园等29处零星地块进行环境整治和绿化提升,持续美化市容市貌,优化城市形象。
随着世界科幻公园项目、香脂湖生态修复工程等一件件影响郫都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的民生工程落地完工,今年,郫都还将新建和改造8个高品质的小游园、微绿地,对全区40个点位实施“最美街角”打造,改造提升绿地面积28万平方米以上,市民的宜居生活将不断“升级”。
未来,这座城市的感染力势必更加绵长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