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龚芮 文/图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郫都农业农村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产品供给丰富多元,乡村面貌焕然一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4-09/23/000146.html

等待处理…

沃野流金仓禀实 村美人和展新颜

记者 龚芮 文/图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郫都农业农村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产品供给丰富多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正在郫都大地铺展开来。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

在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的二楼展厅,有一面贴满纸条的展示墙,其中写着:“以后的季节,风吹稻香,就是您回来了。”从“吃不饱饭”的贫穷历史走来,到今天任何平常的一餐,厨房中、餐厅里、货架上、万亩粮田间,各色农产品满满当当,中国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让万顷沃野流金、让亿万农民过上富足的好日子,是新中国任务簿上“光荣的一页”。倏忽75载,郫都农业农村的点滴变化,正是这光荣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金秋九月,东林、战旗、汉姜、棋田、古城的万亩粮田迎来了稻谷丰收,科学选育的水稻品种、精心的田间管理,加上新型稻谷加工设备,品质佳、口感好、效率高,成为新一代农人对粮食生产的追求。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农业基础也更加坚固。近年来,郫都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及育秧、烘干、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9.6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5.74万吨,蔬菜总产量70万吨,在战旗、汉姜等片区建成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设施农业规模也逐年扩大,农业科技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植保无人机、移栽覆膜机、自动化育秧机等新产品纷纷登场,北斗智能终端、水肥一体滴灌、无线传感系统等高科技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科技兴农、科技助农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旋律。目前,全区农机装备总动力达25.1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以上。

特色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石羊村大改变,我和大家去看看,大美养身新石羊,沟端路直树成行。”几年前,82岁的蒋大爷手写打油诗称赞家乡的发展变化。友爱镇石羊村曾是郫都区的相对贫困村,在村两委带领下,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农文旅产业,带领村民打开了迈向富裕的大门。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而且必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郫都区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一批有前景、有热度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红光街道汉姜村发挥紧邻世园会郫都分会场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打造了蝴蝶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片,仅开园一个月,蝴蝶村蝶语馆、春光里商业街就吸引了16.2万人次客流;德源街道东林村依托稻蒜轮作,把“德源大蒜”种成了艺术,点亮了乡村;安德街道安龙村用盆景撬动“大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农科村、广福村、先锋村、云桥村、锦宁村……产业特色村“百花齐放”,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2023年,郫都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增幅6.6%,村集体资产增长至4.03亿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郫都区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持续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潜能。截至2023年底,全区共有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36家,家庭农场2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企业40家,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万余人。2023年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共1100万人次,实现收入约26.41亿元。

和美乡村宜居又宜业

战旗村,郫都区首个粮食自给村,经过战旗人数十年砥砺奋进,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等多项荣誉。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战旗村时,赞誉其“战旗飘飘、名副其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郫都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治理的根本保障,开展城乡党组织全覆盖结对,实施基层骨干“雁阵培育”行动,深化“网格化+信息化”治理,全区文明村镇占比超过50%,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区,乡村文明绽放出新时代的瑰丽华彩。

走进三道堰镇秦家庙村赵家馨苑,房前养花、院后种菜,美田弥望、稻谷飘香,一代又一代人追求向往的生活,在今天得以具象化。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郫都区先后开展了厕所革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建设等多轮攻坚行动,住房、饮水安全、道路等建设成效明显,乡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截至2023年底,全区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3611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以上;2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4%;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置点29个,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26.1余吨,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良好生态环境给出的回报是丰厚的。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天府水源地”农产品的金字招牌也更加闪亮,全区目前已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95个,孕育出郫县豆瓣、郫都生菜、唐元韭黄、云桥圆根萝卜、德源大蒜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色成为农业的底色和本色。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