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b.pdrmtzx.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weixinlogo.png
记者 刘刚钰 文/图如今,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正在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大课题。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http://pdb.pdrmtzx.com/content/2024-09/09/000105.html

等待处理…

郫都区应急避难场所 区域分布网络地图上线

记者 刘刚钰 文/图

如今,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正在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大课题。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打造城市韧性的重要一环。今年,区应急管理局与百度地图合作打造了全区首份“应急避难场所区域分布网络地图”,身在郫都区的市民通过百度地图搜索“应急避难场所”,就能清晰查找周边应急避难场所位置。

“应急避难场所区域分布网络地图”在百度地图上线,有什么作用?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有以下四种作用。

提高公众意识与知晓度:通过在百度地图上明确标注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可以大大提高公众对应急避难设施的知晓度。这有助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建立起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认知,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应如何快速前往。

增强应急响应速度:在自然灾害、火灾、疫情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百度地图上清晰的应急避难场所标注,可以引导民众迅速找到最近的避难所,从而缩短疏散时间,提高应急响应的整体效率。

提升决策效率:在紧急情况下,政府和救援机构可以迅速通过百度地图查看各个避难场所的实时情况,包括容量、位置、交通状况等,从而做出更加精准、高效的决策,如分配救援物资、调配救援力量等。

便于教育与宣传:教育部门和社会组织可以利用百度地图上的应急避难场所标注,开展相关的应急教育和宣传活动。通过直观的地图展示,可以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应急避难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提高全社会的应急意识。

新闻多一点>>

郫都区已建成140个应急避难场所

近年来,随着四川成都等5城入选首批联合国“创建韧性城市2030”试点城市,区应急管理局综合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条件,盘活区域内可用资源,依托公共绿地、广场等场所积极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应急避难场所140个,总面积为320余万平方米,常住人口人均约3.3平方米。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篇:没有了
下篇:音乐思政课 郫都人大奏响时代华章
分享到

© 2024-2025 掌上郫都
备案证编号:蜀ICP备050189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08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