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芯屹 文/图
随着秋收时节的到来,郫都区种植的水稻迎来了丰收时节。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仿佛给郫都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稻田飘香 巨型水稻迎丰收
8月30日,记者走进安德街道安宁村的鹃农农场,这里种植的巨型稻已经成熟,稻谷的清香弥漫着整个稻田,一阵清风拂来,这片高大的“水稻森林”发出有力的“沙沙”声响,长而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十多位村民正穿梭在稻田中,以传统的方式收割稻子。与此同时,旁边五六位村民操起渔网,在稻田里捕鱼捞虾,随着活蹦乱跳的鱼虾收入网中,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巨型稻的“巨”,首先体现在“身高”上,与周边的稻田相比,这里的水稻根深叶茂,身强体壮,临近收获,沉甸甸的稻穗让它们的身体微微弯下了“腰”。村民们用镰刀割稻子,用伴桶脱粒。稻田边,一群孩子在田坎上支起画板写生,用五彩的画笔描绘丰收的景象,现场气氛十分喜悦。
种植巨型稻,仅是因为外形好看吗?“试种巨型稻,主要是为了调动农户粮食种植积极性,提高农户种粮收益。巨型稻种植条件与普通水稻无异,对水质、气候和土壤其实都没有特别要求,播种、收割时间基本同步,管护方式也相同。”郫都区鹃农农场稻虾项目负责人杨露介绍,巨型稻生命力顽强,抗旱、抗洪能力强,可在水田、水沟、水塘种植,并且个高体大,不必除草,基本上不施化肥、不使用化学农药,“从其它地方的试种情况来看,产量比普通杂交稻更高。”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如何既保证粮食产量,又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郫都区鹃农农场决定引种巨型稻,因为巨型稻具备可遮阳、稻秆粗壮、种植密度小等优势,能为稻下水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杨露表示,娟农农场进行了巨人稻+罗氏虾(鱼)项目实验,为农民致富增收探索“新稻路”。
“稻虾共作” 一田两收新“丰”景
别的稻田,在收割的时候,几乎把水都放干了,巨型稻收割,为啥田里还有那么深的水?基地管理人员杨志福向记者解密,那是便于稻田里的鱼虾继续生长。养殖罗氏虾的稻田,围绕田坎一圈挖了1.3至1.4米深,1.8至2米宽的虾沟,除了去水稻下觅食,其它时间罗氏虾就在虾沟里“休养生息”。为了多蓄水,这里的田坎,都进行了加高加宽处理。
杨志福介绍,罗氏虾的食物中还添加了中药和钙锌钾等微量元素,“中药调理肠胃,提升免疫力,补钙是促进生长,罗氏虾一生要脱壳28次,对钙的需求量很大。”
“稻田里的罗氏虾还需要生长一段时间,才正式进入最佳上市期。”杨志福说,这次的稻谷收割,只割了稻穗,剩下的稻秆,还可以作为鱼虾蟹的食物。部分水稻还会发芽生长,收一季再生稻。
巨型稻个子高、块头大,种植的最大风险就是倒伏。杨露告诉记者,从试种的情况看,其抗倒伏的能力还比较强,前段时间大风大雨,周边的高粱被吹倒了一大片,而巨型稻还笔直地挺立在田间,“再过两个多月,稻田里的鱼虾蟹就进入了最肥美的时候,可以大量上市了,欢迎大家前来购买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