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芯屹 文/图
作为历史古镇,保护和传承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是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重要责任之一。备受市民关注的郫都区崇宁公园正进行一系列提升改造,即将以全新的面貌向公众开放,为居民幸福生活“加码”。
重塑品质重赋价值 让公园“永葆青春”
崇宁公园位于郫都区唐昌镇公园路,占地面积22亩,是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虽然面积不大,历史却非常悠久。据说曾经是明代崇宁王朱悦燇的王府御花园,清朝时成了崇宁县衙的后院,后来改建成了对民众开放的公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园里还完整保留着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据记载,纪念碑建于1946年,是当时崇宁县人民为纪念在抗战中阵亡的川军将士和抗战胜利而修建的,也是附近地区唯一尚存的抗战胜利纪念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园原有的设施和环境已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为此,郫都区启动了唐昌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其中就包括崇宁公园改造,由成都蜀都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进行实施,“我们以不破坏城市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为基础,采用‘绣花’功夫,对崇宁公园进行了织补式更新。”蜀都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内容主要涉及绿化改造、外立面改造以及古建筑修复等。
记者来到改造中的崇宁公园,崭新的花灌木和地被植物焕发着勃勃生机,为公园增添一抹亮丽色彩。园内,绿树掩映,湖水荡漾,环境清幽。亭台楼阁之间,不少百年树龄的老树遮天蔽日,使得公园充满了古色古香的味道。梅花井、撷秀廊、徴碧草亭、斜栏绿漪、崇丽亭等古迹保存完好。
“此次提升改造旨在打造一个更加美丽、宜居、宜游的公园环境。目前,项目改造提升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很快就能和广大市民重新见面,届时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蜀都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品质消费市井烟火 塑造古镇“古今交融相辉映”
作为唐昌城镇改造“一环三轴四园千巷”的重要节点,崇宁公园临近文庙、翰林院、布鞋馆、梁家大院等人文古迹。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改造提升后将植入湖心茶室、廊亭茶室等休闲消费新场景。为方便游客停车,还改造提升了公园停车场,设置有20个充电桩方便车主充电,提升游客游玩体验。
“城市的卓越不仅在于资源与人力的扩张,更在于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样的理念,也推动着城市空间从标志性特征,转向公共性、日常性。”在翰林社区党委副书记张高维看来,崇宁公园改造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开端,为古镇旅游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因此,在改造初期,社区深入了解居民和游客的需求与意见,并将其充分纳入改造方案,致力于为大家呈现一个全新的、更具魅力的、更富文化底蕴的公园。
城市有机更新,不只是旧与新的更替,它还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抱负,寄托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更多期许,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逐,更是激发片区活力的关键,盘活片区资源的有力抓手。为此,翰林社区以古镇片区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高标准改造提升背街小巷,打造了刘家巷、卖卜巷等一批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的精品街巷,通过挖掘保护、创新活化利用历史建筑等,将文化和休闲旅游、群众生活融合,让老街巷变身家门口的网红打卡地,同时聚焦全要素配置、全龄段友好、全场景应用、全社会参与,在补齐公共功能的基础上提升片区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将翰林社区塑造为活力开放的公共空间、融贯古今的展示窗口。
城市有机更新像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一个个惠民项目、一幕幕生活场景,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进程,也践行着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应有之义。“下一步,我们将常态化开展社区体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激发社区新活力,全方位增强社区综合承载能力。”张高维表示。